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2014-09-12 01:01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关于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王夫之的消费思想以理欲合性为其理


  摘要:王夫之的消费思想以理欲合性为其理论基础,以对俭与奢及其利弊的分析为重心,以追求絮矩之道为旨归。既肯定人的自然之欲的合理性。又提出以理导欲。主张消费的目的是促进人性的发展。这一消费伦理的价值模式体现了公正无私和民本主义思想.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存权益和消费需求的人文关切和关怀。

  论文关键词:王夫之:消费伦理:现代意义

  上探讨人类现实消费状况的核心范畴是节俭与奢侈。中国传统中,“崇俭黜奢”是消费观的主流。<左传》日“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墨家更是提出“俭节则昌,淫逸则亡”;则日“吾有三宝,保而持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宋明。对节俭的推崇更是到了极致。提出“存理灭欲”。王夫之则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系统地探讨了节俭与奢侈的关系问题,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其辩证的消费理念与消费价值模式.在当今时代无疑是一副治疗自我欲望膨胀和消费异化的良。

  一、“俭奢有度”的基本消费理念

  王夫之也基本继承了“尚俭”的传统.故有日:“夫俭与勤.于敬为近。治道之美者也。”王夫之对俭与奢的态度是颇具辩证色彩的,且带有时代特色。他在肯定“俭”为美行之后,突然笔锋一转,提出过度节俭的流弊,“恃二者以恣行其志,而无以持其一往之意气,则胥为天下贼。俭之过也则吝,吝则动于利以不知厌足而必贪。勤之亟也必烦,烦则责于人以速如己志而必暴。俭勤者,美行也;贪暴者,大恶也;而弊之流也,相乘以生。”四这段话是说,俭走向极端便是吝,吝便会导致过分贪利而不知足。进而为满足贪心而施暴于人,勤俭本为美行。但一旦以俭为名而施暴,则是大恶。王夫之既肯定了节俭为美行。又认为由俭而生吝是大恶.由此可见,在这一思想中,蕴含了节俭也应有“度”的辩证思维。然后,王夫之又对“奢”做出评论,“子日,奢则不孙。恶其不孙,非恶其不啬也。传日,俭,德之共也。俭以恭己,非俭以守财也。不节不宣,侈多藏以取利,不俭莫大于是。”[31人们痛恨的是奢华.没有礼节,而非痛恨其不吝啬。节俭的目的也是为了“恭己”.即为自己必要时的“奢”。而不是让人成为守财奴。可以看出.王夫之在对俭奢问题上的态度是辩证的.蕴含着显而易见的“俭奢有度”的消费理念。

  那么王夫之崇尚“俭奢有度”的缘由是什么呢?

  首先。从形而上学层面来看。“俭奢有度”是“理欲合性”的必然要求。王夫之的消费伦理思想是建立在其理欲观的基础之上的.同时又是其理欲观的价值伸延和理论推扩。理欲观是中国古代伦理学的重要理论问题.涉及道德规范与物质欲望之问的关系。不仅同伦理学基本问题有着最为密切的联系。而且构成消费伦理的起点。“理”“欲”是王夫之哲学的基本范畴.其消费伦理思想就是以“理欲合性”思想为中轴的。中国传统有一种把理欲对立的倾向。宋明理学家以儒学为正宗,但兼重道家无欲和佛学灭欲,由张载发其端,二程过渡发展,朱熹归总,重新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而船山在不违天理。既重人欲的文化批判中。把传统的理欲说推向了一个人文传统发展的历史新高度。性即理是程朱哲学的重要命题.程朱在理气分殊之基础上主张理欲分离。进而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人性论。王夫之继承并改造此观点。在气本论、性气合一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理欲自然,离欲无理.理欲皆性的进步命题。“天以阴阳五行之气生人.理即寓焉而凝之为性。故有声色臭味以厚其生,有仁义礼智以正其德。莫非理之所宜。声色臭味,顺其道则与仁义礼智者不相悖害,合两者而为体也。”声色臭味的厚生。是人的生命体存在的自然需求.亦即自然人性;仁义礼智的正德。是人生活交往于其中的道德的需求.亦即社会人性。去掉感性厚生欲望的道德理性是无载体的虚无.丧失社会道德理性的感性欲望便离禽兽不远。反天理,则与天同其神化:徇人欲,则其违禽兽不远矣。天理人欲、厚生正德相依不离,相互为体。这便是身与心、自然性与社会性、生理学与伦理学的对待统一、冲突融合的互体说。“盖性者。生之理也。均是人也,则此与生俱有之理,未尝或异。故仁义礼智之理。下愚所不能无;而声色臭味之欲,上智所不能废。俱可谓之为性。”闭在王夫之看来.人性是自然与社会属性的统一。

上一篇:关于唐凯麟新文化伦理思想的辩证解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