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在韦伯看来,学家的研究对象不是一种体或有机体,而是人类。这些经济行为人,既是主观的又是受支配的。他们的情感、动机、痛苦、快乐等都是主观的,而他们与别人的交易则是受环境支配的。经济研究要了解他们的真实活动,除了测量活动本身或者它的结果以外,研究者必须“设身处地”,去研究行为活动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精神因素,尤其是情感因素。在自然科学里,人们只问“怎样”、“什么”、“多少”这些问题,可是,在经济科学里重要的是了解“为什么”这一问题,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是了解那发生作用的动机,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行动的理由。人们求购商品的行动,在商品多的时侯不如在商品少的时侯那样急切,因为它符合于我们自己在同样情况下情感变化的经验。如果我们要真正了解为什么人们那样行动的理由,所必须研究的正是这种情感的作用。经济学应建立在对人的情感作用分析的基础上。这是一种经济学家必备的“意识”:要着手研究,只有造成一种心像,不仅显示人们怎样行动,而且显示他们在所选择的特殊情况下为什么这样行动。只有这种“历史的意识”,方能解释市场行为者的经济行为,不仅是过去的行为,而且是在和他自己不同的情况下的行为。我们不可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机械或者有机体的地位,来了解为什么那样的行动,因为它缺乏像我们自己的情感。韦伯如此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原因在于他把人的基本行为取向划分为四种类型:目的理性(purposively rational)行为、价值理性(value rational)行为、情感性的(affectional)行为、传统型的(traditional)行为。[4]所谓情感性的行为是指行为在某种感情状态的波动下发动的。位于有意识行为与无意识行为的边界中。在韦伯看来,情感性的行为和传统型的行为不过是理念型的一种解释图式,旨在说明:透过理性类型的应用,需要测算出非理性的偏离程度,以达成对的最佳分析。
牐犆拦经济学家乔治.考托瑙,[5]致力于对市场消费行为的研究,他受格式塔学行为模式,尤其是库尔特.莱温解释的行为模式的影响,提出了“消费者感情指标”这一理论。他认为,市场行为作为生活空间的功能,他是由人格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的(C=F(P,S))。在他看来,市场购买行为不仅取决于经济形势、可使用的资金和购买者的财力,而且取决于他的心理情绪、他对形势的感情,这些构成了经济人格的特点。这种感情(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是大部分人都有的,它影响着人们的购物、储蓄或的决策。为了获取消费者的期望,用韦尔纳利德的话说也就是“对未来事物的带有情感色彩的主观观念”,考托瑙根据汇集技术制定了消费者的感情指标。他是在大量的市场的基础上完成的。其调查表共设8个项目,每个项目后面都有一个问题,要回答:“为什么?”调查要求被询问者指出:他是否认为一年来自己的情况已有所改善,是否认为明年乃至5年后自己的情况将会发生进一步好转,是否认为当下购买某商品是适时的。对调查结果的计算,考托瑙尽可能将情感的消费态度算术符号化,如用(++;或=+;或-+)表示消费者的乐观情绪,用(+-;=-;甚至--)表示悲观情绪,用(+=;==)表示谨慎态度。百分率是根据答案的总数计算的,因此有助于更好地从市场调查对象所处的形势中来了解他的消费个性。有表明,人们在10年中所作的似乎已证实了这样一种想法:这些情感指标的主观取向支配着具体的市场行为,只要在时间上6个月至1年,就能作出预测:在1973至1974年间和1978至1980年间,早在汽车销售量下跌以前,消费者的感情指标就已出现了下跌。正如下图考托瑙1981年制定的消费者的感情指标所表明的那样,消费者的感情指标的变化是和美国30年来出现的经济衰退一致的。因此,有些经济学家认为,考托瑙的感情指标的图式可以作为表示市场商业周期中出现变化的报警器。
牐犂嗨朴诼砜怂.韦伯、考托瑙的有价值的观点还可以引述一些,如西蒙的现代决策理论中“直觉与情感”的论述,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理论中的“情绪”概念,道格拉斯.麦葛瑞哥的“理性人和情绪人”的论述等等,笔者在此不在一一赘述。下面就情绪--情感与市场行为者的关系、情绪——情感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当前我国初级市场发育时期情绪——情感影响力的评估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
牐1.情绪——情感与市场行为者的关系
这个问题涉及到市场的人性问题,也是行为的情绪方面的特性问题。经济学家、家休谟,在《人性论》第二卷“论情感”中曾深刻地揭示了经济行为者为什么不断追随财富积累的人性原因。他说:“财富的本质就在于获得生活中的快乐和舒适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本质在于它的发挥的概然性,在于它使我们借一种真的或假的推理去预期那种快乐的真正存在。这种快乐的预期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快乐;这种快乐的原因既然是我们享有的,并因而是与我们有关系的某种所有物或财产,所以我们在这里就清楚地看到前面体系的所有各个部分(指人性的心灵知觉中情绪情感的诸表现形式--引者注)都极为精确而明晰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了。”[6]休谟实际上已明白地指出人类追逐财富的原因之一恰恰在于人性中存在着不可泯灭的情绪、情感因素的作用。
情绪——情感成分从市场行为者的角度来说,乃是行为人对态度对象的感受、体验和心情,是对象引起的主体在感情上的反应。厂商对生产某一产品项目的选择、投资者对某一投资对象的定位、者对某一商品牌号的推广、消费者持有某一消费品的观念等等,都离不开他们各自对对象存在的一种情感的态度。在市场上,各种媒体所的广告作用,实际上就是给予消费者、投资者、营销者对某商品或某项目的感受和心情上的导向。态度对象刺激了主体,使人们获得情感体验:喜好或厌恶、尊敬或蔑视、热爱或仇恨、同情或冷漠等等。它是人们市场决策的一个首要组成部分,也会激励市场行为者的各种动机和兴趣。情绪--情感成分表明市场行为者对市场运作客体的喜欢或厌恶有着一定的强度和方向。如果情感是反映一种积极的感觉,就可能导致消费者、投资者、营销者的良好反应,而若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感情,则于生产商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了解市场行为者的情绪(既有个体情绪又有群体情绪),将会为市场的运作目标和趋势的测定,提供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市场上,我们很难区分出两类人:一类似乎是“理性人”,是能运用推理,信息完备、善于准确计算,能够推演出纯粹客观的结论的人。另一类是“情绪人”(emotional person),是缺少理智、感情冲动、蔑视事实,而且具有高度偏见的人。事实上,任何一个市场行为者都不可能绝对地把自身划分为“理性人”或“情绪人。”有人说,人的理性信念完全可以消除人的情感因素,当你在作出市场决策时,只要你奉守如此原则:“让我们不要把个人因素带进问题里去”,“让我们只考虑事实吧”,“让我们冷静下来,客观的考虑这个问题”。那么,你就能消除心理上的恐惧、意愿、焦虑、敌意和侵犯等等因素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但是,这种作法受到了心和行为科学理论的挑战。
研究者们认为,人的行为,不管他是在思想、在分析、在推理,还是在与他人作交易、从事商务谈判,总免不了要受到情绪--情感因素的影响。心理学家麦独孤指出,所有有目的的行为都是由人的复杂情感来决定的。达菲对此作出进一步解释:所有的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没有动机就没有行动,而情绪就代表着极端的动机--能量。美者P.T.扬(Yang P.T.)指出:人的行为不可能离开人的感情,当有机体趋向于行动时,就有一个积极的中枢感情过程在工作。感情过程的作用是产生动机并影响行为。人的行为发生实际上遵循着如此原理:一是刺激引起感情和感觉。二是感情的唤醒使有机体接近或离开刺激。三是感情过程导致动机。四是动机的强度与感情的各个方面有关(如持续性、强度、频率和新鲜性)。五是感情过程靠影响选择而发挥着调节作用。六是从积极感情的激活到消极感情的激活的组织模式是广范围的神经行为模式本身所遵循的最终原则。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从消费行为学角度来分析,情绪--情感是消费者对某一对象商品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是个人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消费者能从购买某种商品中得到一定需要的满足,对该商品评价较高,有一种积极购买的行为倾向,这就是消费者对商品的消费情感,商品就是情感的对象。情感作为个人行为的心理准备状态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动力,激活着个人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行为,作用于对象。行为学家费希宾曾提出多属性态度--情感模式,明晰地揭示了情感与行为的内在关系。见下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