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情绪、情感与市场(3)

2014-10-19 01:03
导读:注:── 影响 -------- 反馈 在费希宾看来,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态度),是以对此种商品的信念为基础,又有消费者进行各种行为的意向有关,而消费者

 

 

 

注:── 影响-------- 反馈

 

  在费希宾看来,消费者对商品的情感(态度),是以对此种商品的信念为基础,又有消费者进行各种行为的意向有关,而消费者的各个意向也与其对应的行为有关系。反过来,消费者的行为反馈于消费者的信念,而且一旦形成对商品的一种情感(态度),又将作用于新的信念的形成。  费希宾还进一步对消费者的情感(态度)提出了如下公式:

 

N

 

 Ab=∑Wiib

 

i=1

 

牐犉渲:b=消费者对特定牌号b的情感(态度)

 

   i=消费者认为该牌号所具有属性i的重要程度  

 

牐牐ib=消费者对牌号b的属性i所持有的评价性信念

 

N=消费者选择某一特定牌号所考虑的重要属性的数目

 

  费希宾模式告示我们:人的情绪反应,虽然有时处于不自觉状态,但是却对人的行为极有关联。人的外显行为离不开个人的意向作用,而个人意向又直接受消费者情感(态度)的驱动。没有情感的存在,便没有人的消费行为。

 

牐犘枰指出的是,情感对人的行为支配作用,并不是“独来独往”,不受任何理性约束和控制的。费希宾的模式,一方面强调了人的情感因素对外显行为的影响,另一方面,他并没有把感情因素视为行为驱动的最终因素,人的情感态度还要取决于信念的支配。信念往往以目的、动机的形式贯穿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并与情感、意志相结合,形成一种稳定的观念意识支配人们的行动。众所周知,人的信念说到底,不过是人们对理性认识和实践行为的正确性的内在确信。理性不可等同于信念,但理性在信念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强调理性不能取消行为决策的感情因素,并不等于理性对感情因素没有制控功能。实际上,市场行为者还是能够通过掌握市场的理性来调控人的情绪和情感,从而达到对行为的制控作用。这种过程是发现情感的存在和减轻理性决策途径中情绪障碍的过程,也是变消极情感为积极情感的转换过程。在交易所,政府有责任通过交易的理性原则来调控交易者波动起伏的不健康的交易情绪,从而保持积极的情绪以便产生规范的交易行为。通常说来,市场运作的规范机制要求所有参与市场竞争或从事消费行为的人尽可能的压制或弱化的情绪有:敌对的情绪、对抗的情绪、阻抗的情绪、反竞争的情绪、蔑视的情绪、不合作情绪、不忠实的情绪、背信弃义的的情绪等。此外,还有与有关的情绪力量:如狠恶、自私、不成熟和不合理性的行为等等。

 

2.情绪--情感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作用

 

牐犉湟唬情绪--情感可以影响和调节市场的认知过程。

 

  市场信息总是通过市场行为者的知觉和记忆来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情绪--情感是一种监测机构,随时都在注意着信息的流动。它能促进或阻止市场行为的发生、市场运作的过程。这是因为情绪--情感体验所构成的恒常心理或当下的心理,都对市场的信息加工起组织与协调作用。按照情绪--情感的适应性而言,它协助市场行为者选择信息与环境相适应,并驾驭行为去改变环境。当投资者在各种条件已基本成熟时,他的良好心情有可能带来良好的投资心态。良好的心情与良好的外部形象相配合,使他人对投资方的信任度大大增加,缩短由于陌生感而带来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合作意识的强化。在项目决策时,往往能达到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的效果。当投资者心情处于极度恐惧、郁闷和低沉时,它的投资心态往往是十分糟糕的。有可能在投资谈判时,对细支末节问题过于钻牛角尖,人为制造障碍,甚至导致谈判的中断,不利于项目的成功。当然,思路阻塞、操作迟缓的反效果就很明显。“恐惧”一词在此仅指对亏损的恐惧,假如投资者过分担心投资额的回报率,那么,亏损的恐惧感往往影响投资者的行情分析和理智判断,结果,往往是“当断不断,反为祸乱”。

 

  当投资者心情处于过分冲动并达到激情状态时,往往易出现反常态思维或反常态行为。一方面,激情有助于冲破思维惰性,拓宽投资意向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有助于在较短的时间内调动一切参与市场投资的积极因素,排除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中某些障碍,持久而炽热的激情甚至能激发足够的能量去完成预期投资工程。另一方面,冲动的情绪也极易带来决策的不冷静、计算上的粗糙、操作上的失误和风险系数加大。

 

  其二,情绪--情感可以协调市场交往和人际关系,提高人的工作效率。在市场经济中,人与人的关系、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是极为复杂和多样的。而情绪--情感,在人们的市场活动中又经常处于极为敏感的前沿地位,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有着很重要的心理作用。众所周知,市场行为者总是带着一定情绪与其他经济人进行交往的。情绪是主体的基本生存状态,没有情绪的主体间交往是不存在的。主体的情绪正是通过对其交往效果的影响而间接地影响着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从心的角度而言,交往首先是交际的存在,然而,情绪对于交往的作用一点不亚于语言。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情绪--情感总是通过表情的中介作用来达到人们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彼此沟通的效果。它可以为经济人建立相互协作的感情纽带,并及时传递着彼此知晓的市场信息。还可以为经济人去辨认当下所处的不十分明确的市场环境和交易人的态度。人们也常说,情绪--情感是“润滑剂”,做生意讲究“一回生、二回熟”就是这个道理。对于厂商来说,注意从情绪--情感方面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之间的人际关系,有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企业里,情绪——情感就是职工作为人所得到的满足程度的一个函数。满足程度越高,职工情绪就越高,情绪越高,生产效率就越高。职工的满足度依存于两个因素:一是职工个人情况,即职工由于其个人、家庭生活和生活所形成的个人态度和情绪;二是作业环境情况,即职工通过与自己共处作业环境中同伴和上级的接触而形成的情感氛围、人际关系的影响。一位称职的现代企业者,应当具备两种技能:技术——经济的技能和人际关系的技能。前者是企业效率逻辑,后者是满足职工感情逻辑。学会情绪--情感逻辑的技巧,可以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同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是取得高效率的关键。职工通过社会机构来取得别人的承认、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自愿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合作。学会情绪--情感逻辑的技巧,就使缩短厂商的最大化目标与企业职工最大化目标之间的视角距离成为可能。

 

  其三,情绪——情感对市场行为者的认知动力、价值取向、对象性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首先,情绪——情感可以通过放大或弱化主体的需要来影响场行为者的认知动力。经济人的活动总是受自身的需要所驱使,然而,人的需要总是在一定情绪状态中产生和变化的。在情绪中产生和变化的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情绪的影响。九十年代的中国大陆,股票热、债券热、房地产热、土地批租热、热、外汇热等等,一个接着一个,在众多的投资者中,有人一年内改换了几种投资形式,其需要形式的改变与波动身起伏的市场投资情绪的影响密切相关。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主体在某种需要的驱使下去从事某一对象的认识活动时,如果其需要受到某种情绪的影响而放大,那么,其认识的动力就会加大;如果其需要受到某种情绪的影响而弱化,那么,其认识的动力无疑会变小。其次,情绪--情感对市场行为者的价值偏好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情绪--情感的本质在于,它们以心理体验的方式反映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表达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态度。“同人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情感的;只有那种与人的需要有关的事物,才能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而且,依人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情绪和情感具有肯定或否定的性质。凡能满足人的需要的事物,会引起肯定性质的体验,如快乐、满意、爱等;凡不能满足人的渴求的事物,或与人的意向相违背的事物,则会引起否定性质的体验,如愤怒、哀怨、憎恨等;情绪和情感的独特性质正是由这些需要、渴求或意向所决定的。”[7]作为一种现实的、具体的价值心理形式,它们是人的主体尺度的内在精神表现。正如马克思所说:“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8]情绪——情感能够帮助经济人确定、反映和表达自己所持有的价值观念。如,喜欢生态环境优美的人,往往对那些污染环境的产品,形成否定的、消极的价值态度。再如,消费者对名牌产品的青睐,表达了人们对商品的良好质量、新颖款式、优美设计等价值观念的追求。情绪、情感与价值的关联,对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当消费者的情绪、情感对某种产品比较肯定和积极时,生产该产品的企业营销策略就要力图使情感不发生变化或产生较小的改变,使消费者最终接受本企业的产品,并从对产品的接受转变为对产品的偏爱。各种市场广告,经常出现“我喜欢XXX产品,”类似的情感导向式用语,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消费者感官的刺激,引发情绪、情感方面的关注,达到消费价值导向的目的。

 

    [3]   

上一篇:现象学反思的两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