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及其人生哲学(6)
2014-12-17 01:09
导读:注释: 关于葛洪生卒年,另一说为公元283-343年,参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282-283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此依《晋书》本传及王明《抱
注释:
关于葛洪生卒年,另一说为公元283-343年,参见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三卷第282-283页,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此依《晋书》本传及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序言》。
《抱朴子外篇·自序》。
当然葛洪的“道”是道教而非道家,这是应当与魏晋士人相区别的。
《抱朴子内篇·遐览》。
《抱朴子内篇·遐览》。
《晋书·葛洪传》。关于葛洪撰述书目,参见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390-395页,中华书局1985年版。
《抱朴子外篇 ·自序》。
《文选》卷53。
《文选》卷21。
《曹操集·气出唱》,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页。
《晋书·哀帝纪》,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册第208-209页。
《弘明集》卷一。
中华书局标点本第8册第2632-2634页。
田文棠《魏晋三大思潮论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认为魏晋思想系统由名理、玄理、佛理等三大思潮组成。我认为还应包括神仙思潮,共四大思潮。
《全后汉文》卷十四、十五。
《弘明集》卷一。
中华书局标点本第5册第1321页。
《广弘明集》卷五。
《晋书·葛洪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6册第1912页。
《文选 》卷二十九。
《建安七子集》卷五、卷四,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154、140页。
《文选》卷二十一。
《古文观止》卷七。
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册第242页。
《全三国文》卷五九《诫子》。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华书局标点本第4册第920页。
参见《抱朴子外篇·用刑》。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勤求》。
均见《抱朴子内篇》。
当然这种神化老子的工夫非自葛洪始,他只是沿用发展了汉代以来道教的作法。
葛洪《神仙传》卷一《老子》。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对俗》。
《抱朴子内篇·塞难》。
参见《抱朴子内篇·遐览》。
关于道教生命伦理观,请参见拙作《汉代道教哲学》(巴蜀书社1995年版)、《劝善成仙--道教生命伦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抱朴子内篇·对俗》。
《抱朴子内篇·对俗》。
《抱朴子内篇·明本》。
《抱朴子内篇·释滞》。
《抱朴子内篇·勤求》。
《论语·述而》。
《孟子·尽心上》。
《抱朴子内篇·释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