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子的入世思想与入世之道(1)
2015-01-25 01:00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论老子的入世思想与入世之道(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以《老子》五千言而流芳
摘要 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以《老子》五千言而流芳百世。从他的《老子》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的一些基本的
哲学思想和
政治观念。老子的一生虽然过着隐逸的生活,但我们仍然可以在《老子》中体悟出他有处庙堂之高的积极态度,而从另外一个侧面可以诠释老子具有入世的思想。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论老子的入世思想和入世之道。关键词 老子;入世;无为而为;以退为进;爱民治国;The wto on Lao tze thoughtAbstract The lao zi i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thinkers of "Lao zi", he said but deathless 5,000. From his "Lao zi", we can see some of his basic philosophy and political ideas. Lao tze life while a hermit life, but we can still in "Lao zi" in China to realize his former high positive attitude, and from another side with the wto may interpretation Lao tze thought. This paper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lao zi's accession of shallow thoughts and wto.Keywords,Lao tze, Wto, Nothing but for, Example, His love for the ruling,绪 论 国内外对老子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程度,研究的方向基本是:对老子身份的确定;老子所具有的一些基本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地以及道教文化的研究等等方面,所取得成就也是很可喜的。本文对老子的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论述老子非隐逸者,而是具有一定的仕途之观,希望得到统治者的重用以达到他入世的目的。老子的入仕的方法和手段是非常独特的,他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入世准则和以退为进的入世之道,同时对百姓有着极度的同情和对统治者实施恐怖高压政策的批判和警告,以及慨叹知者希的无奈。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看出老子具有积极入世的思想和意愿,他的政治主张虽然在那个时代是无法行通的,但对于现今来说,他的思想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和作用。如今年来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和廉政政策在老子那个时代就已经提出了,在结合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的条件下,它对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模式和鉴借。所以,我们可以将老子的入世思想以及入仕之道展现出来,让世人知道老子并非只是一个隐逸者,一个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维的哲哲学家,一个道教的创始人。我们从另类型的角度出发,去深入挖掘老子所具有的入世思想和入仕之道。一、“无为而无不为”的入世准则。“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老子·第四十八章)。苏辙在《道德真经注》里对“无为”有这样的解释:“道常者,无所不为而无为之之意耳。圣人以无为化物,万物化之,始于无为而渐至于作。”“无为”只是一个掩体,只是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手段和方式,其实际目的就是达到无所不为。在《庄子·知北游》里对“无为而无不为”有这般的阐释,即“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天地之谓也。”他的“无为”不是“不作为”,“无所作为”,而是要遵道而为,不可背道而为。从而使之达到“我无为也,而民自化” (《老子·第五十七章)。 老子在《老子》中强调我们应达到一种“无为”的境界,但这种“无为”并非就是归隐,而是“有为、有治”的前提和条件,是隐藏的基石。他的入世方式不像孔子来得那般猛烈和直接,而是从侧面、反面来进行“成其私”。如果像孔子那般入世,若有不如意,便有其败的后果;而老子认为“是以圣人无为也,故无败也”(《老子·第六十四章》)的结果和影响。老子的入世态度和方法可谓具有另类型,其目的都是一样。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老子·第六十三章》)就透露出老子“为”的目的,只不过是要以“终不为大”的动机达到“故能成其大”的最终效果。即体现了老子并非有归隐之心,而是有处庙堂之高的入世思想。因此,“吾是以知无为之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老子·第四十三章》)的如是风格和准则。二、“知者希”的慨叹 老子的一生可谓失意居多,最高职位也只是周守藏室之史也。在《史记·老子列传》里有这样的记载:“他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这便是他人生感叹的一部分。其老子真正的自许和感叹是“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言有君,事有宗。其唯无知也,是以不我知。知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老子·第七十二章》),虽然老子主张行无言之教,但是他并非自甘默默无闻,他也希望自己的各种思想原则能通行于世。这里老子既称许自己的主张切近简要,明了易行,又慨叹世人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的才华,不买自己的账。也因此,他深感曲高和寡而不得不“被褐怀玉”。他希望能获得之音,能有认识是他的“道”。 虽然老子感叹怀才不遇的愤慨,但是他依然在宣扬自己的博才和独一无二以求被人认可,被重用。“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以鄙。无独异于人” (《老子·第二十章》)的独一无二和“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老子·第四十二章》)“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老子·第五十四章》)的一种对才华能有地施展的渴求和渴望。一种“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老子·第四十七章》)的才华而未遇伯乐的哀愁感,因此,他还是希望统治者能知晓有这么一个有志之士隐居于此,有一种想借此入世的味道。 老子感叹“知者希”,但是仍然在位自己的入世途径寻求出路,他希望世人能对他持有肯定的态度和意愿,希望达到“功成身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一十七章》)的赞美和歌颂。由此可见,老子依然具有积极的入世之观。共3页: 1 [2] [3]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星易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浅谈李宗盛《给自己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