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牟宗三现代新儒学的人文宗教观(1)(3)
2015-03-14 01:08
导读:三、人文道德宗教是对治人类“意义危机”的良方 有论者将现代新儒家兴起的原因归之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人类的意义危机,这个危机的核心包括“价值”
三、人文道德宗教是对治人类“意义危机”的良方
有论者将现代新儒家兴起的原因归之于现代中国文化和人类的意义危机,这个危机的核心包括“价值”、“存在”和“形而上”迷失的“意义危机”,认为现代新儒家对现代思想危机的解决方式就是“意义的追求”:“‘意义的追求’导使这些保守的新儒家发现到。在儒学里不只有存在与过去的传统,也还有生活的道德信念,……再者,他们从儒家之宗教道德里汲取价值中心,这价值中心不只作为道德取向的基础,同时也将清晰的意义分予生命和这个世界。”
确实,在牟宗三等新儒者的视野中,他们之所以要从事理论反省与创新,包括对儒家的宗教化证明,非徒中国文化的危机使然,还更有其世界性、人类性的背景,这即普遍的精神迷失与人文主义的“意义危机”使然,而他们也正是要为时代病症开出良方。
在牟宗三看来,自十九世纪后半期以来,人们只注意了科学成就而忽视了道德精神与文化理想的价值和指导作用,导致人心沉溺于物欲的可悲境地。在牟宗三的笔下,这种人心沉溺于物欲的时代,是“上帝归寂”的时代,从科学方面说,就是爱因斯坦的时代,牟宗三对此种流弊展开了猛烈的批判。牟宗三指出,科学研究虽然有它的可贵之处,但:“它只知平铺的事实,只以平铺事实为对象,这其中并没有‘意义’与‘价值’。这就显出了科学的限度和范围。是以在科学的‘事实世界’之外,必有一个‘价值世界’,‘意义世界’,这不是科学的对象。这就是道德宗教的根源,事实世界以上或以外的真善美之根源……这个意义世界或价值世界决不能抹杀。真正懂得科学的人必懂得科学的限度与范围。必懂得这两个世界的不同而不能混一。”而西方名数之学在牟宗三看来,“虽昌大(赅摄自然科学),但其见道不真。民族国家虽早日成立,而文化背景不实……近代精神,乃步步下降,日趋堕落……然则有坚强之形下成就,而无真实之文化背景者,虽日日益飞扬,实则日趋自毁耳。”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汤忠钢 林小红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庄子理想人格中的科学精神
论冯友兰的禅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