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本《西湖拾遗》与原作比较研究(1)(3)
2015-04-25 01:10
导读:(一)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西湖”故事与选者心态契合。从《西湖拾遗》对《西湖二集》和《西湖佳话》诗词的改动可以看出,编选者为饱读诗书的文人。
(一)失意文人寄情山水,“西湖”故事与选者心态契合。从《西湖拾遗》对《西湖二集》和《西湖佳话》诗词的改动可以看出,编选者为饱读诗书的文人。选者生平姓名仅从序中可知为“钱塘梅溪陈树基”,而序中认为“(美景)秀甲天下者莫如西湖”以及对西湖美景景仰之情透露出作者为钟情于游山乐水的风雅文人。杭州西湖自唐宋以来,就成为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之地,所谓“流风遗韵。古迹奇闻,史不胜书”。多朝累积的精神与文化遗产,成为文人在太平盛世妆点繁荣、黑暗年代寄托理想的精神家园。“盖前人者,后事之师,流芳遗秽,其尚鉴之哉!”(《西湖二集·序》)《西湖二集》作者周清原是“旷世逸才,胸怀慷慨”,“周子间气所钟,才情浩瀚,博物洽闻,举世无两。”很有学问“至抵掌而谈古今也,波涛汹涌,雷震霆发,大似项羽破章邯”。但怀才不遇“蹭蹬厄穷,而至愿为优伶,手琵琶以求知于世。且愿生生世世为一目不识丁之人”。而且穷困潦倒“予贫不能供客。客至恐斫柱锉荐之不免。用是匿影寒庐,不敢与长者交游……”超凡才气与极端贫困集于一身。使作者时时在小说中表达自己的愤懑之情。将身世之感融入作品中,极易引发后来有相同身世共同爱好的读者共鸣。《西湖佳话》将西湖景点十六处描绘得精彩纷呈,读之如身临其璄。一如序中所说“卧游”西湖。“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无论是著书立说还是选编他人作品,都是文人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陈树基借编选西湖小说表达自己的个人理想。如“鹫岭老僧吟桂子”、“孤山处士爱梅花”等,体现了文人游情山水,注重自娱的闲适心态,选者通过编选这类作品表达自己寄情山水的雅好。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代智敏
论船山诗学中的“量”与“法”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老子“反”范畴之
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