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真实的神话(6)

2015-05-12 01:13
导读:我已经说过,真实观念业己成为人们想象生活的意识形态——真实观念的完全解体亦即生活的崩溃;同时,我又曾经论证,电子传播媒介的兴盛得到了真实


我已经说过,真实观念业己成为人们想象生活的意识形态——真实观念的完全解体亦即生活的崩溃;同时,我又曾经论证,电子传播媒介的兴盛得到了真实观念的巨大肯定;现在我必须补充的是,电子传播媒介兴盛之后又无形地侵犯了传统的真实观念——或者说,电子传播媒介正在重新生产一种真实观念。这时,人们的生活想象出现了哪些改变?如果考察一下电子传播媒介的未来前景,人们是否意识到,新型的真实观念可能包含某种意想不到的政治功能?

6

尽管电子传播媒介传送的影像符号十分真实,但是,现今的观众不会身不由己地卷入其中。他们明白,银幕或者屏幕的平面是不可愈越的;银幕上的射击不会伤及观众,屏幕之中的血腥不会沾上他们的衣襟。逃避电影里面疾驰而来的火车已经是过时的笑话。观众仅仅是一个窥视者而不是参与者,他们不会被迫卷入某种危险的纠纷——观众席是一个安全地带。银幕或者屏幕的平面是一面透明的挡板,同时也是一种遗憾。因为相同的理由,观众也不可能像一个正式的角色那样分享正在上演的有声有色的生活。那个优雅的美人不会把手伸到银幕之外,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咫尺天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历历在目却交臂而过,这不是遗憾又是什么?
事实上,电影技术早就试图弥补这种遗憾。即使形象仍旧不可触及,但是,电影可以让观众体验更为强烈的临场之感。20世纪50年代,沃勒利用3台相互连接的摄影机、环绕观众的弧形银幕以及多路立体声放音装置建造出全景电影。海利希关于“体验剧场”的设想以及他所建造的“传感景院”无不源于这样的企图:让观众穿过屏幕的窗口纵身跃入另一个世界。当然,由于技术、资金等原因,这种企图始终没有彻底实现——直至30多年之后计算机虚拟现实的出现。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同样,虚拟现实并非真实的原子世界,虚拟现实由影像符号组成。显示设备将计算机生成的信号变换成可见的光,并且经过聚焦之后引向眼睛;这时,人们遭遇到立体逼真的物体。语音合成技术与高保真音响环境保证了虚拟现实的听觉效果。虚拟现实的触觉效果稍后才进入考虑之列,附有数据传感器的手套与紧身衣让人们的身体得到美妙的经验。这种虚拟现实暗示了某种依照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理想环境即将出现。比尔·盖茨在他的《未来之路》中描述了一个令人神往的未来景象:

……将来有一天,一个虚拟现实游戏能让你进入一个虚拟酒吧,在那儿与一个“不一般的人”目光相遇,那人意识到你对他(她)有兴趣,就走过来与你交谈。你滔滔不绝地说话,用你的魅力和机智给这个新朋友留下深深的印象。也许你们两个,当时当地,就决定要一起去巴黎。唿----嘘!你们就在巴黎了,两人一块儿注视看巴黎圣母院的彩色玻璃。“你有没有在香港坐过‘星海渡船’?”你也许会问你的朋友,以邀请式的口气。唿----嘘!模拟现实当然要比所有曾经有过的电视游戏更吸引人,也更令人上瘾。

的确,进入这种虚拟现实不再是一种旁观,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亲历太空遨游、潜入深海、穿越时光隧道、解剖人体等种种有趣又难以实现的奇境。虚拟己故的亲人叙旧,这并非技术难题。1996年,日本的一家公司虚拟了一个称之为伊达恭子的偶象歌星,这个小尤物是数十位电脑图象艺术家耗费20个月时间的成果。她双腿修长,躯体性感,掌握7种语言,并且能够24小时持续不断地演唱;她的温柔倾倒了那些正在慨叹人心不古的日本传统男人。不可否认,虚拟现实是一种人为的作品;这是一个没有“重量”拖累的世界。这里仅有的是信息,或者说是信息产生的效果。传统意义上的真实正消没在影像符号的波涛之中——它们之间的界限正在隐没。虚拟现实之中的一切并非在某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确凿地发生过和事实;这一切是联在计算机之上的护目镜和数据手套为人们制造的幻觉。但是,如果这种“真实”产生了更多的快乐,人们有什么理由固执地拒绝呢?如果人与电脑的对话远比种种社会关系纯净,例如,如果一个人从数据紧身衣之中得到的性乐趣甚至超出异性伴侣,他们有什么理由坚信这些人造的“真实”不如自然所提供的真实呢?这个时候,人们会不会抛弃詹姆逊提到的不安而开始信任这种新型的真实?某一天,人们会不会觉得机器人与电子宠物属于真实的一部分,一块芯片与一块石头或者一棵树并无二致?事实上,某些人正在提出了一个口号:“相信就是存在”——“真实的存在是因为我们‘相信’其存在。”另一些人甚至从人类自创现实的意义上肯定了虚拟现实的出现:“它将代表人类进化当中最为重大的事件。人类第一次能够否定现实,取代这个先入为主的现实的特定形态。”如果人造的真实得到了普遍的接纳,如果人们不在乎眼睛看到的是一砖一瓦的巴黎还是影像符号的巴黎——如果人们认为二者并没有实质性的差异,那么,这种真实观念可能容忍某种新颖的政治构思,尤其是缓和尖锐的政治对立。我曾经想象,虚拟现实的出现会不会让某些人放弃对于历史不依不饶的追问?
上一篇:从乡村建设理论看梁漱溟的儒家理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