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格尔到现代法国哲学——论科耶夫的黑格尔(5)
2015-07-17 01:47
导读:科耶夫强调这种为“承认”而进行的斗争是“流血的”斗争。科耶夫强调“斗争”的暴力性有其深刻的用意。人要求他人承认。但人也是一种动物,要保存
科耶夫强调这种为“承认”而进行的斗争是“流血的”斗争。科耶夫强调“斗争”的暴力性有其深刻的用意。人要求他人承认。但人也是一种动物,要保存自己,要想与他人斗争,战胜他人,首先必须克服其动物本能,克服动物式自我保护的本能,克服对死亡的恐惧,甘冒生命危险去赢得他人的承认。“人将冒着其生物的生命危险去满足其非生物性的欲望。黑格尔说,不能为达到非直接生命的目标而冒生命危险的存在不是真正的人。也即,不能为承认而冒生命危险去斗争,为纯粹尊严而斗争的存在就不是真正的人”〔20〕。只有这种冒生命危险的“流血斗争”才能使人摆脱动物本能,由动物走向人,由自然走向历史。
在主奴关系辩证法中,“斗争”这一环节创造了对立的主人和奴隶。在“流血斗争”中,敢于冒生命危险,赢得他人承认的,是主人。而屈服于死亡的威胁,屈服于生命本能的,则成了主人的奴隶。主人之为主人,不仅是因为他战胜了他人,而且是因为他克服了自身的障碍,克服了对死的畏惧,克服了自然的本能。因此,主人的胜利也是人脱离自然的胜利。科耶夫甚至认为敢冒生命危险的意志是人性的标志。“只有为人的欲望而冒生命危险(的行为),才能使人性显露出来。”〔21〕在这个意义上,奴隶还不是一个完全的人。
进而言之,科耶夫认为,只有通过“生死斗争”这种否定性活动,人才能体现自由的本性。把死亡和自由联系起来是存在主义的特点,从海德格尔到萨特都是如此,而从海德格尔通往萨特的桥梁便是科耶夫的黑格尔主义。他指出:“只有他的死才能实现他的自由”,因为这种“死亡是自愿的,是自由的最高体现。”〔22〕
很显然,在主奴关系的这一阶段上,科耶夫把注意力放在主人身上。主人是人性的体现,在主人身上,体现了科耶夫对人与自然二无论的强调。但这不是主奴关系的最终状态,主奴关系还要发生转化。因为主人成为主人之后,他无须为满足欲望而创造新的现实,奴隶能提供服务。主人因奴隶的劳动而脱离了对自然的征服,只是在自然层面上的直接消费物。主人不再想改变世界,不再追求变化,他丧失了否定性力量,因而已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了。所以科耶夫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奴隶的历史作用上。奴隶为什么比主人更具历史价值,这主要取决于两个相互关联的环节:畏死和劳动。在这两点上,科耶夫分别受海德格尔和马克思的影响。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对死亡的惧,使奴隶停止斗争,屈服于他的自然本能而成为奴隶。奴隶不再视自己为人,因而他更能体验生存的偶然性和特殊性。正是这种意识使奴隶始终生活于实现其自身有限性的活动中,从而对人的有限性有比主人更深的洞见。对死亡的意识这一环节,在科耶夫那里被放大了,这无疑显示了海德格尔的影响。在《存在与时间》中,对死的意识在“在世之在”中起着关键作用,人是面死而生。科耶夫把它用于解读黑格尔的主奴辩证法,赋予“对死亡的恐惧”以海德格尔式的意义,并在这个意义上,向人们肇示奴隶比主人更具人的本真状态。
在劳动问题上,科耶夫秉承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劳动内在价值的重视,指出“奴隶在通过劳动使自己成为自然的主人的同时,使自己从自身的自然中解放出来,使自己从受缚于自然,从而成为主人的奴隶的本能中解放出来”〔23〕。奴隶通过劳动重新肯定了自身作为人的存在。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那劳动着的意识便达到了以独立存在为自己本真的直观”〔24〕。
科耶夫不仅强调劳动对于奴隶的解放作用,更从劳动的普遍意义上来看它的历史作用。这显然是受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在《1844年手稿》中曾高度评价黑格尔对劳动的重视。他说,黑格尔“抓住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结果”〔25〕。在这一前提下,科耶夫进一步说道:“劳动的奴隶是所有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源泉,历史是劳动的奴隶的历史”〔26〕。“只有通过奴隶的劳动,历史才取得进步”〔27〕。这同马克思的劳动观是一致的。我们看到,科耶夫对于主人和奴隶的历史作用各有评价,但天平最终是倾向于奴隶一边。因为奴隶掌握着劳动,掌握着历史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