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精神分析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同构互补性(2)

2015-10-08 01:16
导读:如图2所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称为人类世界(佛教称为堪忍世界),按主客二分的观点可分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当然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也有物质与

如图2所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称为人类世界(佛教称为堪忍世界),按主客二分的观点可分为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当然作为主体的人本身也有物质与意识之分。更为重要的是在我们人类的认识范围之外还有更为广阔的自在世界,由于潜意识的未知性,我们也把它放在自在世界里,并使之与潜物质相对存在。这样,精神分析理论也就可以与唯物辩证法同处一个空间里了。这一空间中内部结构的太极图式的对称性本身就暗示着它们的同构互补性。为了使这种结构更加明了,我们不妨对意识与潜意识理论作类似于物质与意识关系的解析。图3:意识理论结构图(抱歉:图发不出来!)如图3所示,在精神分析学者看来,潜意识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内驱力。它代表着人类最深层、最原始、最根本的心理能量。它从深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和行为,成为人的一切动机和意图的源泉。因此潜意识在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中是起决定作用的,是人的心灵的核心。而意识是能够被自己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弗洛伊德还在意识与潜意识之间设置了一个前意识,目的是为了便于对潜意识的理解,并不具有结构功能,所以弗氏把它归入潜意识领域。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沟通是通过一些精神意象来实现的,弗洛伊德将梦当作这些意象的典型,通过对梦的解析来了解潜意识的状况。这种路径颇同于以实践的方式来认识外部世界。看得出来弗氏学说与辩证唯物主义在宏观框架上是具有一致性的,更有意义的是,弗氏的以性本能为核心的潜意识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也具有同构性。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相对应的是,弗氏认为潜意识是一种精神实在,潜意识的存在形式是本能冲动,冲动是一切本能所共有的特点。本能的运动虽说是无序的,但也可以各种变化的形式在潜意识、前意识乃至意识之间不停进行。而本能作为潜意识活动的能量源泉其总量也是不变的,它的转换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上文特意提到物质运动的方向性,说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的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无独有偶,在弗氏看来,本能冲动也是具有倾向性的,弗氏将本能分为“生存本能”与“死亡本能”,前者是同维持个体生存及绵延种族有关的本能,后者是一种回归无机状态的倾向,常常表现为破坏和毁灭的冲动,而“生的本能”优于“死的本能”。既然有两种对立的本能存在,就免不了要发生斗争,在弗氏看来,正是这两者之间不停的博斗,共同构成人类行为的内驱力。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弗氏理论与马克思学说的同构性,而弗氏关于意识、潜意识的深细探讨也正是马克思学说所欠缺的。与对这种内在同构互补的分析相比,外在因缘与方法的比附并不少见,我们就以陈晓明先生的归结来帮助我们作外围的理解。陈先生在其《论弗洛姆对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学说的综合》一文中,将弗洛姆关于“两家共有的基本前提”概括为:“两者都将‘怀疑一切’作为理论的起点”;“两者都坚信真理的解放力量”;“两者都是以人道主义为基本思想”;“两者都运用了动力学和辩证的方法来研究现实问题”。[1]也就是说,是科学精神、人本情怀与辩证方法的一致使两家学说具有了同构性。 三、物质世界与意识领域的融通 既然两家学说具有同构互补性,又有共同的构成要素——意识,就必然存在通融的可能。为了让问题的关键更为突出,我们省去那些旁逸斜出的枝节,只将物质、意识、潜意识三者的关系彰显出来。图4:两家学说的通融(抱歉:图发不出来!)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如图4所示,意识是物质与潜意识的联系纽带。左边的一头表明的是辩证唯物的观点,右边这一头则表征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本有的观点里,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讲得很多,也讲得很透。与此同时,从物质的角度出发,它也承认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与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意识究竟如何独立,又是如何发生反作用,马克思的学说始终是语焉不详,不痛不痒。因为物质是它唯一的立足点,虽说站在物质的角度也能感受到来自意识的力量,但这种感受是单向的,也是不知源头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马家学说的党性原则限制了它对意识的深入了解。现在我们把马克思学说关于意识的触角再往前延伸到精神分析学所提示的潜意识领域里,再转过身来面向意识与物质,我们就能把马克思学说中留下的疑难问题非常便捷地解决了。比如上文提到的意识如何独立存在的问题,在精神分析学说看来,意识是与潜意识相对存在的多层丰富体系,它也有自己的能量运动方式和不同变化形态,并非简单如马克思物质立场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这样侧面迂回的言说。同样道理,关于意识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也没有提示其内在的动力,而只是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样简单的物理定律中理所当然地推出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必然产生反应。精神分析的本能理论显然在这一问题上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好在马克思学说留下了许多可以容纳的空间,除上文所言之外,诸如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等,也给精神分析学说以大力的支持。因为相对于马克思的物质学说而言,精神分析学的意识、潜意识理论更为封闭与自足。它缺少与外部世界的必需联系,它的本能没有来源与根据,它的本能冲动也没有最终的落脚点(物质世界)。本我、自我、超我的三大人格结构的设置有利于我们理解意识与潜意识的活动方式,但本我的动物性本能需要我们了解外部世界,超我的道德规范与“至善原则”更来自于社会存在。而这一切,又都可以在马克思学说的帮助下得以妥善解决。做法很简单,只要将马克思的“物质”范畴连接在“潜意识——意识”结构的“意识”这一端就可以了。这样,本能的冲动有了最终的目标——物质世界,而这正对应于马克思学说中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本能也有了来源,外部世界的能量与信息通过意识或遗传传送到潜意识领域(集体无意识也可以在此得到合理解释)。这种沟通不仅使意识、潜意识本身具有更大的能耐与活动空间,还可以给别的学说以极大的启示。比如环境决定论者,便可将遗传因素辩解为外部环境影响的代际积淀,这样一来,只要你承认物质第一性,就不容你不承认外部世界的终极决定权。这当然不象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具有现实性,但党性却使其与马克思学说一样个性鲜明。事实上,不同的哲学视角可以产生不同的哲学派别,横看成岭侧成峰,如果你不希翼一统,哲学原本是可以丰富多彩的。当然,一统不是不能,而是需要实在的宽容与谅解。就上述两家学说而言,首先是两家都乐于在一个更大的屋子里坐下来谈判,而不是你非得到我家或我非得到你家;其次是承认彼此主权的独立——范畴的一致性;再次是资源的共享(或经济一体化)——使用相同的可以互换的能量;最后是遵守双边协定——输出时以我为主,输入时以你为主(或唯心或唯物,或遵守大国一致原则,承认物质的先在性)。以上粗略的论述不足以阐明全部的观点,但我们相信,这种尝试与思考有利于我们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精神分析学说的异同,甚而也有利于我们真正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巨大阐释空间,并进而不断补充它,发展它。参考文献:[1]陈晓明.论弗洛姆对弗洛伊德学说和马克思学说的综合[J].扬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2):46-50.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老子“反”范畴之哲学内涵的生成及流变(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