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理想人格中的科学精神(1)(2)
2016-01-31 01:06
导读:三、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 庄子在《天下》中对“逍遥”型理想人格之精神不受任何约束而超然于万物之上作了诗意的描述:“至人神矣!……若然者,乘
三、不为物累的超然品格
庄子在《天下》中对“逍遥”型理想人格之精神不受任何约束而超然于万物之上作了诗意的描述:“至人神矣!……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已,而况利害之端乎!”在庄子的理想人格中,固然含有其对昏乱无道的社会“知其不可奈何而安知若命”[9] 的顺世思想,然而其理想人格的实质却是超脱世俗羁绊、不为外物所累的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庄子在《秋水》一篇中描述了他在濮水边钓鱼对楚使来请他为相而不为之所动的故事。他托喻神龟表明自己“宁其生而曳尾涂中”而不“宁其死为留骨而贵”的安于贫贱不与权贵为伍的生活态度。
庄子之所以不为外物所动,不问利害,是由于他有着对于“道”这一最高真理的向往和追求。“常道”或“大道”是世界本质或自然万物的根本规律或至善至美境界。因此,追求“体道”、“悟道”实质上是力图超越现有或表象世界,认识世界的本质或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用庄子的话来说,也就是“极物之真”。他认识到,超然物外的品格对于这种探寻“真知”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天道》中说:“天下奋棅而不与之偕,审乎无假而不与利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仪,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要“极物之真,能守其本”必然要“外天地,遗万物”。庄子所推崇的这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就是科学精神。它要求科学家应该具备不畏权势、坚持真理的独立人格和自主精神,以及不为功名利禄动心的恬淡心态。这样才能做到在思想上不受权威和社会偏见的束缚,不受常规和习俗的束缚,心无旁骛地潜心于科学,探寻真理。正因如此,爱因斯坦把自己描述为一个“孤独的旅客”,他说“我未曾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亲近的人,……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要去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之上。”[10]
庄子对“大道”的探索只是出于自己的喜好和兴趣,对科学真理的追求胜于对科学真理的占有,探索之外,别无他求。这种探索“大道”的为科学而科学的精神又在另一层面上体现了庄子的超然品格。当今社会,人们关注更多的是科学技术的成就以及它的实际应用,为求知而求知的纯粹科学却被人们忽略了。整个人类在认识、实践领域中所表现出来的急功近利倾向无疑阻碍了科学的长足发展。如丹皮尔所说:“科学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如果实际的利益随之而来,那么是副产品,纵然它们是由于政府的资助而获得的发现。如果自由的、纯粹的科学遭到忽略,应用科学迟早也会枯萎而死的。”[11]人类文明进程不仅需要应用科学、技术成果的创新,更需要作为应用科学理论铺垫的基础科学的突破和真正的科学主义精神。“如果说,科学主义是培育具有深远理论意义的基础科学成果的精神摇篮,那么,道家‘不为物累’‘物各有宜’等主张则是蕴育科学主义精神的沃土。”[12]由此我们不得不感激庄子超越物外、不为物累的思想为今天科学精神的弘扬提供了思想渊源。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邓小峰
论析“不求知天”、“知天”和“制天命而用之”的逻辑关
浅析牟宗三现代新儒学的人文宗教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