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神性观比较-对于方法上的唯一宗教观的批(8)
2016-03-28 01:00
导读:16 《庄子·应帝王》。 17 《国语·越语下》。 18 《中庸》22章。 19 《中庸》31章。 20 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96页。 21 《吠陀》的形成期大致为公
16 《庄子·应帝王》。
17 《国语·越语下》。
18 《中庸》22章。
19 《中庸》31章。
20 缪勒:《宗教的起源与发展》,196页。
21 《吠陀》的形成期大致为公元前2千年至公元前6百年,最古老的吠陀经典由颂神的
诗歌组成。
22 同上书,186页。
23 同上书,187页。
24 同上书,188页。
25 同上书,189页。
26 同上书,200页。
27 《论语》2/2。
28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47页,53页等。
29 同上书,60页。
30 《中庸》的末尾引《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31 同上书,288页。
32 同上书,288页。
33 L.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哲学研究》(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G. Anscombe英译,Basil Blackwell,1986,309节。
34 按照黑格尔在《宗教哲学讲演录》(Vorlesungen über die Philosophie der Religion)中将宗教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自然宗教(魔术、中国宗教、印度宗教与佛教)、精神个体性宗教(犹太教、希腊宗教、罗马宗教)以及绝对的宗教(基督教)。中国宗教(儒、道)处于世界宗教的最低的一级(只比魔术稍高)。尽管黑格尔对中国天道观的具体论述中充满了他的概念框架本身的偏见,但他视中国天道观为与基督教相距最远的一极的看法还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