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1]Husserl: Logical Investigations, translated by J.N.Findlay, 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and Henley, Humanities Press INC.:New Jersey.
[2]Husserl: Husserliana Band III/1, Martinus Nijhoff, the Hague,1976.
[3]Robert Sokolowski: The Formation of Husserl’s Concept of Constitution, Martinus Nijhoff, The Hague, 1970.
[4] 胡塞尔:《笛卡尔式的沉思》,张廷国译,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1月版。
[6] 倪梁康:《胡塞尔现象学概念通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2月版。
[7] 倪梁康:《现象学的始基:对<逻辑研究>的理解与思考》,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Key words: puzzles of phenomenology, private language, phenomenological description
--------------------------------------------------------------------------------
[1] 参阅倪梁康:《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开放时代》2000年11月,第22-28页;张庆熊:《自我、主体际性与文化交流》,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第25-53页。
[2] 参阅 R·艾姬蒂:《维特根斯坦对于经验的现象学再现》,《世界哲学》2004年第1期,第48-56页;徐英谨:《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之谜》,《复旦学报》2004年第1期,第78-86页。
[3]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307页。
[4] 同上,第166页。在此胡塞尔对一种直观的科学提出了两个条件,首要的条件即是表达的忠实与无歧义性。
[5] 同上,参阅第363-370页,即§151,152,153。
[6] 同上,第P476-477页。
[7] 同上,第84页;并可参阅第75-79页,即§19,20。另见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一卷,倪梁康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7月,第72-74页,即§26的增补:关于经验主义的几个原则性缺陷。
[8]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李幼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第153-155页,即§59:本质事物的超验性,排除作为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
[9] 同上,第155页。
[10] 同上,第164页。
[11] 胡塞尔:《经验与判断》,邓晓芒、张廷国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6月,第74页。
[12] 同上,第75-76页。
[13] 同上,第47页。
[14] 同上,第258-261页,即§52。
[15] 同上,第395页。
[16] 参阅胡塞尔:《逻辑研究》第二卷第二部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6月,第92-94页,即§28。
[17] 参阅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2月,第32-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