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近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的思考(

2016-07-19 01:16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对近三十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的思考(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双重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双重境遇: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被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着;另一方面。中国社会存在的急剧变化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日益被边缘化。分析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前的这种双重境遇,对于我们更好地坚持、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开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不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双重境遇;发展;边缘化;启示
  
  一
  
  改革开放30年来,伴随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不断解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越来越面临着一种双重境遇。一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马克思主义哲学日益与中国的实际和实践相结合,并不断实现中国化;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导致社会意识呈现多元化的态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在普通民众中日益被边缘化、正逐渐淡出大众生活的视野。“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现代性研究,理论界已取得很多重大成果,这些成果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发展,这在学术界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在现实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被‘边缘化’的现状却令人担忧。”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这种发展与边缘化并存的状况并非偶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了空前的发展。首先,应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坚定的捍卫和坚持、发展和创新;以及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并反复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在实践中,不断根据国情和实践,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这样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当中最基础、最具有稳定性、最具有指导意义的部分,只有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战争、建设和改革的年代,都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宣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即使在生死攸关的革命和战争环境中,也没有忽视党的哲学建设。在1937年毛泽东就指出:“辩证法唯物论对于指导革命运动的干部人员,尤属必修科目,因为主观主义与机械观这两种错误的理论与工作方法,常常在干部人员中间存在着,因此常常引导干部人员违反马克思主义,在革命运动中走入歧途。要避免与纠正这种缺点,只有自觉地研究与了解辩证法唯物论,把自己的头脑重新武装起来。”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秉承了毛泽东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优良传统。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的干部中许多人不懂哲学,很需要从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上提高一步。……总之,很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了。”江泽民和胡锦涛,在讲话中也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离不开自然科学的繁荣发展,也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贯重视的作风,无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创新提供了合适的土壤。
  其次,在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应该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题的把握是朦胧的、模糊的、时对时错的,这是导致阶级斗争理论和阶级斗争在中国流行的原因之一。阶级斗争理论确实也是唯物史观极为重要的理论。列宁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阶级斗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毛泽东则进一步指出:“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拿这个观点解释历史的就叫做历史的唯物主义,站在这个观点反面的是历史的唯心主义。”但是,如果把列宁、毛泽东的这些论述不适当地加以引申,并以此为由否定生产力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就必然会导致背离历史唯物主义。对此,邓小平指出:“革命是要搞阶级斗争,但革命不只是搞阶级斗争。生产力方面的革命也是革命,而且是很重要的革命,从历史的发展来讲是最根本的革命。”这一精辟论述,科学地阐明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坚持唯物史观的核心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说,发展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成了中国相对永恒的主题,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主题,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题。正是在把握社会主题上的这一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
上一篇:论批判的终结(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