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两种提取方式对5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的
2016-07-24 01:08
导读:哲学论文论文,野菊花两种提取方式对5种常见细菌的抑菌效果的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摘要】 目的:观察野菊花两种提取方式对5种常见细菌的杀菌效果的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野菊花两种提取方式对5种常见细菌的杀菌效果的分析。方法:分别用50%的乙醇和水煮提取野菊花的有效成份,用琼脂稀释法制备含野菊花不同药物浓度的MH平板,在平板上点种不同的标准菌株,培养24h观察平板上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水煮提取野菊花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50%的乙醇提取野菊花对大肠埃希菌、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50%,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25%,对粪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最低,均为3.12%。结论: 两种提取方法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抑菌效果有明显不同,相反,对革兰阴性杆菌及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无明显差别。 【关键词】 野菊花 最小抑菌浓度 琼脂稀释法 长期以来,大量的医学工作者研究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对中药的抗菌活性及抗菌的特点较研究抗生素少得多。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不断增强,人们开始关注中药的抗菌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丁香、野菊花、五倍子、黄莲等中药有明显的抑菌效果[1~3]。野菊花是其中的一类清热解毒中药,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本研究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提取的野菊花的有效成份对4种细菌和一种真菌的抑菌作用进行探讨,旨在为中药在临床的应用提供依据。 1 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金黄色葡萄球菌(25923)、白色念珠菌(ATCC64550),以上菌株均购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 2 实验方法 2.1 药液的制备 2.1.1 水煮法 称取100g野菊花中草药,加10倍量蒸馏水小火煮沸2次,每次1h,合并2次水煎液,浓缩至100ml,最终得浓缩液的浓度为100g/100ml,调整pH值至7.0~7.2,冰箱保存备用。 2.1.2 醇提法 称取一定量野菊花中草药,适当粉碎,加5倍量对50%乙醇浸泡24h,60℃水浴箱热浸3h,过滤后残渣再加5倍量对50%乙醇热浸3h,合并醇浸液,回收乙醇,最终得浓缩液的浓度为100g/100ml,调整pH值至7.0~7.2,冰箱保存备用。 2.2 培养基制备 2.2.1 MH培养基制备 取一定量MH培养基干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矫正pH至7.4,经高压蒸汽灭菌(121℃)15min后备用。 2.2.2 含药平板的制备 待MH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分别取一定量的乙醇和水煮提取野菊花药液与MH培养基混合,制备厚度为4mm的含药平板,每块含药平板含有野菊花药液的浓度分别为50%、25%、12.5%、6.25%、3.12%、1.56%、0.78%, 50%所含生药的量为50mg/100ml,其余类推。 2.3 菌液的制备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粪肠球菌(ATCC2921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血平板培养24h,白色念珠菌(ATCC64550)TTC沙保弱氯霉素琼脂平板培养24h,分别从血平板和TTC沙保弱氯霉素琼脂平板上挑取菌落配制成浓度为0.5麦氏单位的菌液备用。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盐酸莫西沙星栓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