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谈关于如何防止税收信息失真的探讨

2013-05-10 18:08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试谈关于如何防止税收信息失真的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论文关键词:税收信息 信息处理中心 

    论文关键词:税收信息 信息处理中心 信息数据仓库 信息分析决策系统 
  论文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税务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力度,税收信息管理已成为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信息从信息的发出者到信息的接收者或使用者由于各种原因都会不同程度地被改变,甚至背离事实即失真,枕收信息也不例外。税收信息与日常征管工作和经济决策密切相关,因此要求税收信息要尽可能准确、客观地反映有关枕收的经济行为,从而为日常征管工作和枕收决策乃至经济决策服务。 
  一、税收信息的来源及管理流程 
    税收信息是有关税收经济行为、状态、效果的各种资料、数据、消息和情报的统称。税收信息的来源主要有税务系统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来自于税务系统内部的信息主要包括各级税务机关在税收征管活动中不断产生的各种数据、资料,此外,还包括总局的文件、法规、计划、实施办法等政策性信息。税务系统外部的信息主要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和纳税人。各种来源的税收信息汇聚到税务系统后要对税收信息进行管理,其全部流程包括采集、整理、存储、传输和反馈。税收信息的采集是对信息进行聚合和集中,是管理的源头。不同来源的信息采集的方式也不同,系统内部的信息和政府其他部门的信息主要是在上下级或部门之间传递和交流,而纳税人涉税信息的采集是通过他们的申报纳税和其它办税活动直接被税务机关和相关系统所接收。税收信息的整理是将采集到的涉税信息筛选、分类、排序、统计以及进行各种数学运算,以获得各种有用的信息和报表。税收信息的存储是指将整理后的信息记录在相应的信息载体上,并把这些载体组织成为可供人们查阅的信息集合体。税收信息的传输是指将信息通过磁盘、电话、网络等媒介及时地传送到信息使用者手中供其使用。税收信息的反馈即由信息输人到输出,再由被控对象作用后反馈至原输人点,这样根据源源不断的税收信息的传输和反馈就能及时发现计划和决策在执行中的偏差,从而加以调节和修正。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二、税收信息质量低以及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源发出信息失真 
    税收信息来源广泛,不可避免会出现发出的信息失真的情况。一般来讲,来自税务系统内部的政策性信息和来自税务系统内部的税务机关在征管活动中形成的数据信息以及来自外部的政府相关部门的涉税信息相对而言较准确,可以用于辅助日常管理工作。最难控制的是纳税人通过他们申报纳税和其它办税活动的涉税信息。纳税人作为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在涉及税收时力图少交税,因此,在提供涉税信息时有可能提供虚假信息,如假凭证、假账簿、假会计报表等,进行虚假申报,这直接影响了税收信息的准确性。 
    (二)税务系统对数据、信息集中整理、加工能力差 
    目前我国税务系统对涉税信息的管理较分散,集中程度也较低,目前仅以市级税务局为单位实现信息集中处理。我国税务系统五级机构有计算机征收中心近3万个,这些机构掌握大量的税收信息,但难以得到集中处理。一些发达国家在信息集中处理方面做得很好,如美国联邦税务局设立4个税收征收中心,新西兰从2001年初起将3个征收中心合并为i个,而且其税收信息的高度集中依托于多元化的网络、电话、邮寄申报,注重加强对各种来源的信息处理,缩短和淡化了地理上的距离,节约了办税场所、人力、网络设备等方面的成本,提高了信息集中处理能力。 

    (三)数据、信息存储质量差 
    由于我国税务部门层次多,证收中心数量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同时还存在许多历史数据,而存储这些数据、信息的数据库规模较小,只限于以地市级为单位集中处理的数据库,这样难以将数据、信息大规模集中以便整理、分析,从而对税收决策和经济决策起指导作用。同时,我国已建立的税收信息库缺乏对各种信息的分门别类,各类税收信息难以综合发挥应有的作用,缺乏一套完整的数据库系统。

(四)税收信息使用效率低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我们采集、整理、存储、传输税收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使用税收信息为日常征管工作和税收、经济决策起指导作用是我们重视税收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而我们目前对税收信息的使用效率较低,相当一部分计算机应用还局限在传统业务的替代上,虽然有大量的数据,但缺乏利用统计学、数学方法建立的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因此很难实现决策智能化,这是我国目前加强税收信息管理工作的重点。 
    三、改善税收信息管理的措施 
    (一)宣传诚信纳税,并采取奖罚分明的机制,促使纳税人讲真话,从税收信息源头保证税收信息质量 
    利用税法宣传月、网络宣传以及税务人员到基层等方式正面宣传,强调诚信纳税的重要性与光荣感,要求纳税人讲真话,在纳税上提供真实信息。在宣传的同时建立一种激励机制,鼓励纳税人诚实提供税收信息。例如,在政府对纳税人进行税务审计稽查过程中,在征纳双方建立一种“特别解决方式”或“合约”,对于诚信纳税人被审查而无差错时,不能仅仅不受惩罚,而应受奖励或者对其因受审查而产生的额外效率损失予以补偿。相反对不讲真话、不讲诚信、提供虚假税收信息的偷漏逃骗税者予以惩罚。建立奖罚分明的对称机制是为了政府对纳税人信息的获取减少信息不对称性,从而提高信息的质量。 
    (二)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按区域集中建立税收信息处理中心 
    首先按区域集中建立税收信息处理中心,由于中国幅员辽阔考虑到人力、设备等方面的成本,可以先以省为单位建立税收信息处理中心。依靠计算机、网络等工具将各基层征收中心所采集的信息(如纳税人基础资料、发票管理、征收信息等各种涉税信息)集中到处理中心进行集中整理、存储,由处理中心对上级即国家税务总局提供各种统计数据和监控数据,对下级单位提供综合性税收数据。提高税收信息的集中度不仅能节约资源、提高效率,而且提高共享程度,为信息的高效使用创造条件。 

上一篇:界定概念:费改税的内涵与外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