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分析(1)

2013-06-26 01:16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分析(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摘要]文章介绍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摘要]文章介绍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财县管”;财政管理  “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是指以乡镇为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其核心内容是“乡财县管乡用”。“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是为促使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进而加快发展所做的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它有利于规范和节约乡镇支出,有利于堵塞乡镇乱收费、滥开支和乱进人、滥举债的漏洞,也有利于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和膨胀等等。  1“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1.1与现行的《预算法》有相冲突的地方。如果目前“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中的乡镇预算由县乡两级共同编制,而且由县级财政部门的“乡镇会计核算中心”直接管理乡镇财政收支,以及实行县财政局对乡镇财政机关的垂直管理等,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剥夺了《预算法》规定的乡镇政府的预算管理权,使“一级政府一级预算”无法得到真正的、全面的落实。  1.2进一步削弱了乡镇政府的职能。财政部门是一级政府的重要职能部门,财政手段是政府进行调控的重要杠杆。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财政机构归县财政部门垂直管理,收支管理权又转移到县“乡镇会计核算中心”,这就使本来就职能严重不全的乡镇政府又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财政管理职能。  1.3形成了财政支出事实上的“双审批”制。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各项支出,一般先由乡镇财政结算员按月编制用款计划,交财政所长审核并报乡镇长签字审批,然后再报县“乡镇会计核算中心”核准,最后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可见,在这个程序链中,乡镇要完成一项支出,实际上必须通过乡镇级和县级财政部门的双重审批。  1.4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实行“乡财县管”后,有关乡镇财政管理的工作量大大增加了,管理程序增多了,手续复杂了,整个工作程序链拉长了。工作量的大幅增加,必然使行政成本上升,办事效率降低,从而使“乡财县管”的负面效应被放大。  1.5弱化了乡镇经济发展成果与其财政利益之间的直接联系。实行“乡财县管”后,乡镇的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间、财政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被淡化,有的乡镇可能产生对其财政收入增量甚至存量被调整的担忧,可取产生依赖县级财政的等、靠、要思想,甚至可取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县级财政部门的监督和管理等等,势必会影响乡镇经济发展和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2 如何一方面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乡财县管”的有利面,另一方面又最大程度地消化和减少它的弊端,从而使“乡财县管”工作健康有序运行呢?  我们认为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2.1将是否实行“乡财县管”的决定权交给县级政府。事实上,各个乡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财政实力差距很大,财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政收支的规范程度不一,财政供给人口的比例相差悬殊。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县级政府应广泛听取所属乡镇的意见,再决定所在县是否实行和何时实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即便实行“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的县(市、区),也应根据所属乡镇的差异和要求,将一些乡镇不纳入或一个阶段不纳入“乡财县管”的范围。总之,不宜搞“一刀切”。  2.2明确和坚持六个基本原则  2.2.1财政分配利益向乡镇倾斜原则。按照积极稳妥、简明规范和让利于乡镇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县乡财政体制,加大对困难乡镇的扶持力度,充分考虑农村税费改革对乡镇财力的影响,从体制上保证乡镇工资发放和正常运转等基本支出需要。  2.2.2千方百计保护和调动乡镇积极性原则。提高乡镇收入分成比例,加大奖力度,增加转移支付和严格岗位责任制考核等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组织收入、规范支出的积极性。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公共财政建设
上一篇:如何建立有效措施确保国家助学贷款工作(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