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动对财政政策代际平衡状况的(2)

2013-10-16 01:17
导读:(二)人口预测方法介绍 我们采用成分法(cohort component method)以2000年为基年对我国未来分年龄,分性别以及分城镇乡村的人口进行预测。在预测中国的人口情

  (二)人口预测方法介绍
  我们采用成分法(cohort component method)以2000年为基年对我国未来分年龄,分性别以及分城镇乡村的人口进行预测。在预测中国的人口情况时,国际迁移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需要考虑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迁移,即城镇化的情况。下面是城镇女性的预测方法:
  xa(t)为第t年度初a岁女性人口数,xa 1(t 1)为第t 1年初a 1岁女性人口数。m为最高年龄。
ηa(t)为第t年初a岁女性人口留存率。η00(t)为t年女婴留存率,hi(t)和ki(t)分别为t年度i岁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及其出生婴儿中女婴的比例。β(t)为t年总和生育率。f(t)为人口迁移向量,即每年分年龄的农村女性向城镇迁移的情况。城镇男性、农村男性和农村女性的预测方法与之类似。
  三、假设和数据
  (一)人口预测基础数据来源
  1.总和生育率估计: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1991—2000年中国大陆妇女总和生育率平均在1.22。由于考虑调查中可能存在漏报的可能,计生委多次都把全国的总和生育率调高至1.8。模型中基准假设为:全国的城镇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6的水平,乡村的总和生育率稳定在2.1的水平。
  2.出生人口预期寿命的估计:我国2000年出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城镇男性74.01,女性为78.3;农村男性68.98,女性72.33。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发展中国家每10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发达国家每15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我们假设2020年以前每10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2020年后每15年平均预期寿命增加一岁,2050年之后保持不变。
  3.出生性别比的估计:国际社会公认的理论值为每出生100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102—107名之间。我国1998年抽样调查显示全国活产婴儿的性别比高达117,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瞒报、漏报女婴引起的。我们假设中国城市婴儿性别比目前为105,农村婴儿性别比在109,随着人们性别偏好的降低,我们假设到2050年中国城市婴儿性别比下降为104,农村婴儿性别比下降为107。生育模式参照2000年全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模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迁徙规模方案设计:我国1990年城镇人口比重为26.41%,2003年达到40.5%,平均每年提高1%,从1996年起城市化率更是平均每年提高1.5%。《2001—2002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提出到205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将提高到75%以上。因此基准假设中,我们假设2020年以前,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1%,2020—2050年城市化率平均每年提高0.6%,到2050年城市化率达到75%,此后基本维持不变。21世纪初期应该是我国城镇化速度最快的一段时期,我们假设21世纪前5年每年从农村向城镇迁移的人数高达1600万,之后每5年下降200万,2030年下降至600万。2030后每10年下降200万,2040年下降至400万,2050年下降至200万,2050年后迁移停止。
  (二)其他数据和假设
  代际核算体系是一套全面的,面向未来的分析财政问题的系统,这就决定了代际核算体系中涉及变量众多,需要对变量做出合理的预测。表1汇总了本文构建代际核算体系时的其他假设。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我国财政政策冲击的动态效应分析
我国税收政策的转轨分析
上一篇:企业纳税筹划的博弈分析(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