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授信等级评判系统研究(1)(2)
2013-11-14 01:24
导读:其次,依据客户授信等级进行信贷授信,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习惯于粗放经营,十
其次,依据客户授信等级进行信贷授信,是整合贷款资源配置盈利性与安全性的现实出路。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习惯于粗放经营,十分重视信贷数量的快速扩张,忽视信贷资产的风险控制,加上深受诸多银行不可直接控制的 历史 原因、制度变迁原因的 影响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五级分类不良贷款率至今还处于25%的高位,远远高于国际银行公认的正常水平。在金融市场加速开放的今天,高不良贷款率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保持市场竞争力、开展国际化经营的重大障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明显增强,大多数银行机构在信贷经营管理过程中已经比较重视信贷风险控制。但是,大部分银行机构还不能正确地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往往在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之间进行单向选择,有些支行片面追求信贷资产质量,机械地追求贷款零不良,以致信贷业务持续萎缩,经营效益居低不上,反过来又制约了信贷资产质量的提升,造成信贷资产质量、业务发展、经营效益之间的恶性循环;也有些支行为了完成眼前的存款和利润指标,提高工作业绩,依然我行我素,无视信贷资产风险,盲目发放贷款,导致不良贷款边清收边发生,边剥离边发生,边核销边产生,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思想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理念,行动上缺乏信贷风险与效益整合管理的机制。
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体现了控制风险与提升效益的内在统一。收益最大化是银行追求的终极目标,但这个收益是风险可承受的收益,而不是风险价值过大的收益,更不是无视风险的收益。安全是银行经营贷款业务的前提目标,但这个安全是有利于业务发展和扩大收益的安全,而不是不讲求效益的安全,更不是负效益的无风险或低风险。客户授信等级所反映的收益与风险间的辩证关系,统一了银行各层面管理人员、经营人员的识别风险和效益、计量风险和效益的标准与语言,从而可以对不同风险水平、不同收益水平的信贷业务进行比较,可以较好地调整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和发展方向。商业银行通过运用以客户信用等级为核心的信贷风险和效益管理技术,将在风险可承受下的信贷收益最大化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位员工的思想和日常工作行为中,成为其上下统一的牢固认识、自觉动力和行为准则,加上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安排,保证业务发展、风险控制、效益提升的高度统一。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再次,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是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的客观需要。在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效益是核心目标,发展是基础目标,安全是前提目标。效益是发展和安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离开了效益,再快的发展和最大的安全也毫无意义;发展是效益最大化的基础,没有发展,也就谈不上效益的最大化;安全是发展和效益的约束性条件,只有安全经营,才能确保发展的可持续运行和效益的可持续扩大。那么,如何实现发展、效益、安全“三赢”目标?从信贷资产经营方面看,首要的关键环节是构造一个集发展决策、效益决策和安全决策一体化的信贷资产资源配置决策的操作系统。而客户授信等级所内涵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资本增值理念,顺应了信贷资产经营所追求的发展、效益、安全一体化的客观需要。通过应用客户授信等级系统,从客户的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等因素构成的贷款风险性、对商业银行盈利贡献度所体现的贷款效益性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据以进行信贷资产资源配置的客户优先序排列和选择,更有利于促进信贷资产经营中发展、效益、安全三相目标的协调统一。共4页: 1 [2] [3] [4]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朱子云
以减税为目标取向的税收制度改革
我国财政体制变迁的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