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效应对中国城市服务业发展差异影响的实证(3)
2013-12-15 01:14
导读:地理位置接近的企业家们的联系比较多,对彼此都非常了解,有的甚至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或有过接触、一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等,这些关系形
地理位置接近的企业家们的联系比较多,对彼此都非常了解,有的甚至是亲戚、朋友,同学、同乡等,或有过接触、一直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等,这些关系形成社会网络。在社会网络中,各种联系培育的社会资本可以增强彼此的信任,降低不确定性,减少交易成本。
(二)地理位置与地区服务业发展
地理位置会在两个方面对服务业产生影响:一是地理位置使得自然资源的分布有所差别。在三次产业中,因其本身特性,服务业依赖自然资源的程度最低,但是其发展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定的地理位置会有一些特定的自然环境、气候、人文风情、社会风俗、习惯等,这些是某些服务业的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具备这些条件的地区,其服务业才可能有较大发展。比如旅游业,只有拥有良好自然风光或深厚历史底蕴的城市才能发展旅游业,靠近海岸线的城市才能大打阳光、沙滩、海岸的招牌,以海边休闲活动(游泳、冲浪、帆板、游艇等)吸引游客。
交通运输业与地理位置的关系也十分紧密,便利的位置能使城市成为交通重镇,邻近港口、高速公路、铁路的地区,发展交通运输业才有优势。二是地理位置会影响吸纳社会资源的多少,从而直接影响服务业的发展。地理位置优越,如靠近港口,便于企业出口和进口,开展国际贸易,具备这种优势的城市会吸引国内外的资金、技术,也会引来大量的各种层次的劳动力。城市利用科技发达、人才荟萃、内外联系广泛、信息量大、交易方便等优势,可以形成促进服务业乃至整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述分析表明,地理位置和经济集聚度对地区服务业发展有明显的影响。经济集聚度越高的地区,对服务业发展的推动力越强。地理位置越优越,越有利于地区服务业发展。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三、 实证检验
(一)模型选择及数据说明
在前述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将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和城市区位因素纳入分析模型,以中国大陆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于解释地区服务业差异的重要作用。
要检验以上因素的作用,遇到的一个技术上的困难是经济地理因素往往是不变的。如果直接用截面数据,那么时间的选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不同,结论的稳定性值得质疑。如果直接采用面板数据分析,将这些不变的量作为虚拟变量,那么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往往会因为非观测效应(unobserved effect)与解释变量相关而产生有偏不一致的估计,这又被称为差异性偏误(heterogeneity)。如果采用固定效应分析,那么虽然可以消除非观测效应,但是重要的不变的因素也被消除,而这恰好是我们所关注的(金煜,2004)。
分层线性模型(Hierarchical Liner Modeling) 能避免上述分析模式的缺点,比较适合本文的研究初衷。多层线性分析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较前沿的一种社会科学数据分析的理论方法。相对于线性回归和方差分析依靠的普通二乘法估计,分层分析使用收缩估计(shrinkage estimation)更加稳定和精确。分层线性模型用两个估计的加权综合作为最后的估计:一是来自每个组的OLS估计,二是组间的加权最小二乘法(WLS)估计。最后的估计来自于对这两个回归的加权平均,如果样本规模小,则更为依赖第二层的WLS估计,如果样本规模大,则更为依赖第一层的OLS估计。分层估计的另一个优点是对于样本规模不相等的数据结构,由于采用了极大似然估计的迭代过程(iterative process),所以可以估计方差和协方差。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积极推进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 .
采取有效财政支农措施扩大粮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