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供养系数的关联分析与降低供养系数的路径
2014-01-09 01:01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财政供养系数的关联分析与降低供养系数的路径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发展,财政供养人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发展,财政供养人员概念的外延已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所称财政供养人员是指由各级财政部门依据政府编制机构核定的编制而给予全额或差额工资保障的人员,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纳入财政社会保障人员、优抚救济人员和农村税费改革后的村组干部等。本文所指财政供养人员仅为财政部门依据政府编制机构核定的编制而给予全额或差额工资保障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它反映了一个地方履行一级政府事权而供养的工作人员。
本文以湖北省72个县(市)财政和部分市县财政的有关数据为依据,对地域人口、人员结构、可用财力、公共支出、地理环境、政策环境等因素与供养系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对孝感市的财政供养系数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财政供养系数的建议。
一、影响财政供养系数的相关因素分析
1.地域人口与供养系数的关联分析。
分析方法:(1)将全省72县(市)按地域人口由大到小排列,并按人口数量自然划分成10个档次。(2)将财政供养人员数量随地域人口顺序排列,并按地域人口档次计算平均值。(3)各档次的财政供养人员总量除以对应档次的地域人口总量等于该档次财政供养系数。具体统计和计算过程略,结果列表如下:
表1 湖北省2002年72县(市)地域人口与财政供养人员关系分析表 单位:万人、人、个 地域人口 财政供养档次 县市个数 系数(%) 变化范围 人口均值1 100-165 27811 9 2.382 90-100 26582 5 2.793 80-90 22788 6 2.634 70-80 19814 2 2.625 60-70 18947 10 2.996 50-60 16162 13 2.997 40-50 13900 11 3.058 30-40 10039 10 2.779 20-30 8668 4 3.8110 10-20 5927 2 5.33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关系显示:(1)财政供养人员数量与地域人口数量成正比变化。人口大县,供养人员相应较多;人口小县,供养人员相应较少。(2)财政供养系数与地域人口数量成反比变化。人口大县,供养系数较小;人口小县,供养系数较高。(3)综合关系。人口大县供养人员较多,但供养系数较低;人口小县供养人员较少,但供养系数较高。
推论:人口大县供养系数较低,人口小县供养系数较高;降低供养系数的重点是人口小县。但现实中人口小县供养人员较少,而人口大县供养人员较多。本文认为,由于供养系数的分母——地域人口的不可比成分较大,考核供养系数应以分子——供养人口为主。因此,降低供养系数的重点应是供养人口大县,而不是供养人口小县,即不能以供养系数高低作为减少财政供养人员的实践标准。
2.人员结构与供养系数的关联分析。
分析方法:(1)划分。将财政供养人员按工作性质分为行政单位供养人员、事业单位供养人员两大类。人员经费相应划分为行政人员经费和事业人员经费。(2)对比分析。选择某市作为样本。(3)比较年度。选择1993年与2003年的有关数据进行对比。
表2孝感市1994-2003年财政供养人员结构变化表 单位:人、万元 其中教师占事业年度 行政人数占比例% 事业人数占比例% 人数比例%1994 23.8 76.2 48.81995 23.4 76.6 48.51996 24 76 47.11997 22.7 77.3 481998 23.8 76.2 54.51999 24.9 75.1 51.82000 25.8 74.2 53.82001 26 74 54.42002 26.1 73.9 56.12003 24.1 75.9 54.9平均值 24.46 75.54 5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