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
2014-12-21 01:23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公共财政的几点认识(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
一、关于“公共财政”的提法
我认为,古今中外,财政就是国家财政、政府财政,因其天然具有公共属性,所以也是公共财政,它们是同义的。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 经济 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演进,不同的国家财政又会有不同的模式(类型)。现在大家所说的“公共财政”一词是从西方引进的,把它作为国家财政在西方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突出它是一种市场型财政,却又有着特殊的意义。
“公共财政”一词是 英文 Public Finance的直译。《美国传统辞典》对Finance有两种解释:一是指资金或其他财产的管理 科学 ,二是指对资金、银行业、投资和信贷的管理。一般的英汉辞典则通常把Finance译为 金融 、融资或财务。因此,如果Finance一词单独使用,那么它的主要意思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财务管理,而这种财务管理既可以发生在私人部门,如家庭、 企业 、银行的资金管理:也可以发生在公共部门,主要是政府部门的资金管理。在Finance一词前加上限定词Public,此时的Finance就超越了“私人性”,而具有特定的“公共性”。可见,单从字面上理解,Public Finance指的就是公共的或公共部门的财务管理。由于国家(或政府)是整个 社会 经济中最为主要、对社会公众有着最为广泛、持久而深刻 影响 的公共部门,因此,用Public Finance来代表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是容易为人们所接受的。所以,应当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因为财政就是指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我于1987年在把马斯格雷夫(Musgrave,R.A.)的Public Finance In The ory and Practice编译为《美国财政 理论 与实践》一书时,就把Public Finance译为“财政”。也正因如此,假如把Public Finance直译为“公共财政”,有的学者认为那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不过,人们会问,如果Public Finance是专指国家(或政府)的财政活动的话,那么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地在Finance的前面用Government加以限定,却偏偏要冠以Public一词呢?据张馨同志的考证, Public Finance一词一直到 1892年才被英国的巴斯塔布尔(Bastable,C.F.)首次用来概括“财政(学)”这一范畴。而在Public Finance被广泛采用的前后,财政(学)被冠以Government Finance的不在少数,而且迄今为止仍然有之。这样,如果把Public Finance和Government Finance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那么将Public Finance译为公共财政(学),用以特指市场型的财政,以突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或政府)财政活动的公共性,不失为一个贴切的译法,足可以接受的。
有的学者提出,自从1959年马斯格雷夫出版了被奉为经典著作的《
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 研究 》首次引入了公共经济(Public Economy)的概念,特别是1964年和1965年分别以法文和英文出版的《公共经济学基础:国家经济作用理论概念》和《公共经济学》,直接以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为书名。自此以后,多数财政学著作把 Public Finance或 Government Finance改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而这种改名,绝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名字的改换,而是研究的范围、领域、 方法 、指导思想、所要说明的 问题 等等都有实质性的变化。照此说来,与西方国家财政学的 发展 现状相比较,“公共财政”的提法多少显得有些“滞后”了。
应该肯定,西方财政理论的研究的确在近几十年来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也应当看到,尽管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对政府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研究,已经扩展、突破了原有的 内容 和方法,但是,对国家(或政府)的分配行为或收支活动的 分析 ,仍然是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最具份量的组成部分,而这也正是不少财政经济学著作相继改名之后,却仍有许多著作使用Public Finance的原因,此其一。其二,“公共财政”一词的提出和兴起,是在我国历经多年的财政经济改革,在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财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之后,试图对逐步走向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财政模式及其特征进行理论概括的产物。在我国财政改革与财政理论发展的现实情况下,提出“公共财政”一词,并将其作为国家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模式(类型),的确有助于标识我国财政职能转化的方向,有利于财政定位,是有着特殊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