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效力:理论综述与政策实践(1)(2)
2014-12-29 01:25
导读:二、财政政策效力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本身的问题 根据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自动稳定器
二、财政政策效力的理论分析—财政政策本身的问题
根据财政政策的政策效果,我们将其分为两大类:财政自动稳定器和积极财政政策。财政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有着自动应对经济波动,从而缓和经济波动,维持经济稳定发展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密切注视经济的变动趋势,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在税收和政府开支方面采取有效的对策,以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②。下面我们就分别对两类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财政自动稳定器
财政自动稳定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税收的自动变化,一种是政府的转移支付,它们都有自动稳定经济,缓和经济波动的功能。在经济的扩张期,税收会自动的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会自动减少,从而减少可支配收入,从而达到缓和经济扩张的目的;而在经济的萧条时期,税收会自动的减少、政府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增加可支配收入,使经济的衰退减缓。它们的传导机制可以用下面的图形表示:

财政自动稳定器实际上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是一种非常简单和易于理解的财政政策,然而正是这种简单的政策工具在实际的经济运行中真正发挥着作用,同时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它的简单性和规则性,它的作用往往被政策制定者们所忽视。
(二)、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财政政策思想源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而产生的凯恩斯革命,正如宏观经济学的故事开始于《通论》③(罗伯特·索洛,1986)。凯恩斯认为,大萧条是由于私人部门对前景的悲观预期,从而使得私人投资和消费锐减,导致经济崩溃,因而政府必须承担投资主体的角色,增加政府开支,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萨缪尔森在阐述凯恩斯的这一思想时,提出了一个非常易于理解的模型,我们称之为“45度线模型”。后来的经济学家希克斯在充分关注货币市场的条件下,发展了45度线模型,提出著名的is—lm模型,这一模型为分析财政政策效力,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利率机制的挤出效应它与45度线模型相比较得出的。随着经济学的发展,一方面,蒙代尔和弗莱明,在考虑国际资本流动的条件下,发展了is—lm模型,提出了著名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成为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效力的有力工具,汇率机制的挤出效应是这一模型的结论;另一方面,萨缪尔森将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整合进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中,新古典综合派的这一模型为进一步分析财政政策效力提供了理论解释。在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主义者引入了预期变量,并提出了长期总供给曲线和 自然 失业率等概念,为财政政策的效力问题提供了短期的和长期的解释。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45度线模型中的财政政策效力—积极财政政策理论依据
为治理19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凯恩斯一改古典主义者关于财政预算平衡的思想,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预算平衡不仅不必要,甚至会加剧经济衰退,因此在经济衰退时期,政府应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治理衰退。萨缪尔森在阐述凯恩斯的赤字财政思想时,提出了一个简单并易于理解模型—45度线模型(如图1)。

在理论上,is—lm模型还提供了解决财政挤出的办法,那就是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以阻止财政扩张带来的利率上涨,从而减弱甚至消除挤出效应,这种货币政策被称之为“适应性”货币政策④,而这样做的危险是政府的“债务性融资”将变成“货币性融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预算赤字货币化”,这在那些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的国家是最容易发生的。关于政府预算赤字的一个更正式一点的分析,我们将在后面给出。
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万光彩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与深化财政改革
欧盟的财政预算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