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税收管理员制度再认识:一个历史的视角(1)

2015-01-07 01:01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税收管理员制度再认识:一个历史的视角(1)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摘要】本文运用 历史 的 方法 ,考察了新 中国 建国以来不同
【摘要】本文运用 历史 的 方法 ,考察了新 中国 建国以来不同时期的三种税收管理制度,对比 分析 了税收管理员制度的特点和优点,澄清了当前对该制度的一些误解,揭示了当前实行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税收管理员制度顺利推行奠定了一个认识基础。
【正文】
  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已经有50多年的税收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税收管理经验,创造了一系列符合我国国情的税收 理论 成果。以史为鉴,可以明兴替。当前 研究 税收管理员制度,不能割裂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过去的经验教训和理论 总结 是我们今天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探讨税收管理员制度之前,有必要对新中国税收管理思想的变迁和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历程做出简要的梳理。    一、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历史考察  建国以来,随着 政治 经济 形势的 发展 ,我国税制经历了持续变革的过程,但税收专管员制度一直长期、稳定地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今天推行税收管理员制度提供了历史借鉴。  (一)税收专管员制度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税收专管员制度在我国税收历史上早已出现。新中国成立以后,税收专管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对当时的经济和 社会 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税收专管员制度的产生,有效加强了税源管理,增加了财政收入。  税收专管员制度始于50年代初期。当时百废待兴,中央政府急需筹资用于经济改造和恢复。1950年1月,政务院颁布《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围绕《要则》精神,全国许多地方展开了税收专管工作,迅速查清了税源状况,切实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资金。  其次,税收专管员制度的实行,使税收工作更好地协助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复杂,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利用税收引导资本主义工商业朝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是改造工作的重要部分。在税收专管员的努力下,税收工作配合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挥了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作用。   此外,税收专管员制度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有力支持了社会主义建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体制下,经济成分较为单一,税收政策法规和税收征管环节较少,这就为税收专管员制度提供了发挥特长的舞台。税收管理员制度行政动员能力强,税收征管效率高,便于税务部门快捷高效完成税收计划任务,因而适应了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迅速发展。    (二)税收专管员制度的主要特点  税收专管员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动态分类的税源普查办法。  对纳税户进行普查,按地段和行业归类整理纳税卡片,在此基础上建立专管户的征稽手册。对专管员的基本工作要求是:把辖区内纳税户的开业、歇业、迁移等情况和工商户的纳税情况记入稽征手册;对纳税户内部组织、经营方式和护税人员名单等资料,均分门别类登入稽征手册。除此之外,税务专管员还要传达税政法令,组织工商业者 学习 税法, 教育 财会人员忠实记帐与申报纳税,联系职工店员协助税收,帮助业户建帐、建票;组织领导纳税小组长审查申报表,督促工商业者按期缴税;搜集资料,掌握情况,检查业户,堵塞偷漏。对专管行业的人员还要求了解行业经营情况,掌握行业发展 规律 、营业利润情况、季节性变化等;组织与掌握所管行业的民主评议。  其次,社会化分工协作的税收管理体系。  税收专管员除了分区监管所有纳税户之外,还建立纳税小组,实行工商户集体报缴工商税的制度;另外,分区专责管理的基础上,还由专责区与有关区分局的专管人员组成专业小组,并由专责区专管人员担任组长。其任务是:代表专责区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对工商界进行税务协商;系统汇集和研究行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总结交流管理经验,制订行业税收征管工作规划等。早期的这些措施,实现了对税源的有效控管。共5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张生堰
上一篇:积极财政政策的负面效应与完善建议(1) 下一篇:关于我国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建设问题的思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