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股权投资成本法中“配比法”运用(1)

2015-02-21 01:06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股权投资成本法中“配比法”运用(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对长期股权
尽管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投资准则》(以下简称“投资准则”)对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处理作了详细规定,并分别投资年度和投资年度以后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但该方法复杂烦琐,不易理解,实务中也难以操作。笔者对投资准则中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核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确认“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配比法”,并予以案例解析。  一、对投资准则中“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再认识  我国投资准则规定,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投资企业按应享有的部分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如果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应将原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以后又由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的部分予以转回,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由此可见,投资企业将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被投资单位上期实现净损益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而不确认为投资收益,是因为此部分“额外”收入并非本期投资所得,被投资单位往往会在后期通过少分配利润或现金股利,来弥补前期已多分配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即如果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股利,又由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应将原已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以后又由被投资单位实现的未分配的净利润弥补的部分予以转回,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另外,投资准则规定,恢复增加数不能大于原冲减数,但应恢复数大于原冲减数的部分并非就此被“抛弃”,而是被“递延”到后期,当后期需冲减初始投资成本时,则计算求得的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实为已扣除上期“递延”数的金额。故笔者认为,通过冲减或转回初始投资成本调整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实质就是费用、成本与收入的配比,遵循会计核算“配比原则”。  二、“配比法”确认应冲减的初始投资成本  根据上述对“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分析,企业作长期股权投资的会计处理时,可先根据上期累积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及本期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配比求得本期实际应冲减或应转回的初始投资成本,再根据借贷平衡原理,倒挤确认投资收益。本文将此种确认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方法称为“配比法”,笔者认为,运用“配比法”比运用准则中的计算公式更直接、简便,也易于理解记忆。  本期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A)=(本期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上期投资企业持有月份中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持股比例  注:由于实务中企业一般于当年分配上一年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因此公式中的“上期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实际就是被投资单位股利所属年度的净损益。  上期累积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B)=∑投资后至上期末止每期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  根据本期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与上期累积形式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的逻辑关系,编制本期实际应冲减或应转回初始投资成本配比表如下:  A
    上一篇:当前数据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建议(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