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县乡财政困难成因分析及其解困路径的选择(2)
2015-10-27 01:15
导读:3.中央加大了“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并要求县乡财政提供一定比例配套资金,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例如甘肃省规定计划生育投入,2003-2005年按总人口
3.中央加大了“三农”的政策支持力度,并要求县乡财政提供一定比例配套资金,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例如甘肃省规定计划生育投入,2003-2005年按总人口人均每年8元、9元、10元,省市县三级按2:2:6比例承担,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债项目、水利建设等也要求县乡财政提供配套资金。
(三)分税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不完善已经成为县乡财政困难的重要原因
1.现行分税制初步规范了中央与省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但对省以下各级政府之间分配关系缺乏严格规范。这种不彻底的分税制以及地方上下级政府间纵向压力型的行政体制,使得上级政府可以依据其优势地位制定有利于自己的分配规则,结果是形成财权层层上收、事权层层下放的局面,客观上造成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极不对称,税基狭小、税源分散、增收空间有限的县乡财政收入难以满足事权支出的需要。
2.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补助形式、补助方法都不尽合理。目前财政转移支付有税收返还、体制补助、专项拨款、结算补助、其他补助和过渡期转移支付等多种形式,并以税收返还和专项拨款为主,一般性补助比重过低,不利于地方政府统筹使用财力。另一方面,建立在基数法上的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形式,都是保护地方既得利益的消极选择,忽视了地区差别和对贫困落后地区应有的照顾,不仅难以实现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的目标,反而扩大了地区间财政收入能力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使得财政困难的县乡长期处于不利地位。再者,五级预算级次客观上延长了转移支付的时滞,使得财政转移支付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县乡债务形成原因复杂,化解困难,增大了财政负担
县乡债务形成的原因,既是多年财力不足累积的结果,也有政府行为失当转化的因素,还有体制性、政策性原因。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以投资规模、GDP增长率等为核心的政府考核标准,诱使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规模扩张,通过举债来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超出了县乡财政承受能力。
2.政府担保或承诺过多。市场化进程导致社会风险最终通过财政释放,不管是化解金融风险还是解决国有企业改制的困难,都导致了地方财政支出的扩大,县乡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只能靠举债或欠债来维持平衡,给地方财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财政投资项目全过程评审监督的思考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