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北京奥运的思考--基于财政学的角度(1)
2015-10-25 01:06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08北京奥运的思考--基于财政学的角度(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内容提要:申奥成功为北京和中国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尤其
内容提要:申奥成功为北京和中国带来了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在未来的8年中,挑战大于机遇。特别是我国正处于一个体制转轨时期,市场运作机制、市场开发手段和市场环境都还很不健全,北京奥运会所需的创纪录的资金如何筹集、运用也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向我国的财政管理提出新的挑战。
关键词:奥运会;财政预算;政府采购;奥运国债
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对于正在走向世界的中国,这无疑是一件期盼已久的盛事,也必将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欢庆之余,如何利用我国有限的财力举办一届符合奥运精神的廉洁、公正和民主的奥运也是我们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北京奥运的财政支出预算分析
在申奥代表团的陈述中,在北京市政府发言人的谈话中,都明确提出了北京举办奥运在交通建设、环境治理、信息化发展和水电气热改造等方面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七年总计1800亿元(见下表),平均每年250多亿元,相当于北京去年全年地方财政收入的73%。这样庞大的资金供给来自何处,如何运用?是申奥成功后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奥运预算支出由三部分组成。其一、直接用于奥运比赛场馆和服务配套设施的投入,共计160亿。我们必须考虑到,奥运会是最大规模的体育盛会,在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北京都不会再举办奥运会,因此,在场馆建设中,应当尽可能避免比赛场馆及其配套设施,在完成30天的使用期之后的闲置或低使用率所造成的投资浪费,给财政背上沉重的负担。其二、为了改善举办奥运城市的环境。交通等基础设施而进行的投入,共计1350亿,这其中的总量和增量我们无从掌握。例如,为了改善北京市的环境,不仅需要在北京市进行环境治理工程,也需要在北京市周边地区,以及上游流域和沙尘暴源区进行相应的治理和投入,其支出具有不可预见性。这就为将来的财政预算的执行埋下了隐患。其三、举办奥运会的直接投入,共计290亿,包括开幕式、闭幕式,租用比赛场馆和配套服务设施,以及比赛期间的各种服务。如何呈现出富有新意的开幕式、闭幕式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在高投入上下功夫,对于财力并不宽裕的我国来说更是急需思考的问题。如对于开幕式和闭幕式,关键在于有新意,突出我国的特色而不在于一定要多豪华。有必要在设计上多下工夫,而不是一味追求大投入。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申奥成功对我国财政管理的冲击
《北京申办报告》第五主题“财政”中的相关内容中指出,北京奥运会将得到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财力保证,这是中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的承诺。这些财政支持包括:①奥运会组委会如出现超支,将负责予以弥补;②在组委会的收入实现之前,将采取预支方式保证组委会的各项支出;③进行北京的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举办奥运会的需要;④进行奥运会所需体育场馆和设施的建设。毫无疑问,以上的声明充分表明了我国政府办好奥运的信心。但同时这些声明的落实也将给我国正常的经济发展和财政管理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从预算的执行上分析。奥运会所蕴含的财政风险却不得不让人三思。历史的教训历历在目,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的主办城市。1970年该市决定申办时,市长德拉波(JeanDra-peau)曾宣称:“我们承诺在加拿大,在蒙特利尔,我们将向世界推出一个真正符合奥林匹克精神的,既简朴又有品位的奥运会。”最初的预算为1.25亿美元,这个预算后来完全失去控制。组委会大兴土木,在城北地区开辟奥林匹克中心,新建大型主体育场、游泳馆泥行车场、奥运村等,这些豪华的基础设备耗费了巨额财政资金。据魁北克政府估计,这届奥运会实际开支为24亿美元,有1.6亿美元将直接由蒙特利尔市纳税者交纳奥运特别税负担。其余的债务5.12亿美元由魁北克政府财政负担。一个“简朴”的奥运会最后变为吞食巨额资金的无底洞,成为加拿大经济的“陷阱”。如何防止北京奥运成为新的一个“蒙特利尔陷阱”,给我国的落后的预算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