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增值税的核算及其纳税筹划分析(1)
2015-12-06 02:12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企业增值税的核算及其纳税筹划分析(1)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摘要]: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使得企业的增值税有
[摘要]:我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使得企业的增值税有关核算和会计处理比较复杂,尤其是涉及到增值税的“免、抵、退”的问题,本文试从系统的角度来归纳和分析企业增值税的具体核算和会计处理,并提出了企业增值税纳税筹划的策略及其所应权衡的因素。
关键字:增值税会计处理税收筹划
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各个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进行征税,从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来看,增值税的计算、申报与缴纳比较复杂,并且还涉及到“免、抵、退”等问题,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相当繁杂。本文在增值税的相关法规条例的基础上系统的阐述了企业的核算方法及过程,并提出了企业增值税筹划的对策。
一、增值税的基本会计处理
企业在核算增值税时采用的基本账户为:
1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2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在此基础上企业核算增值税的一般流程为:
1当月缴纳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2月末转出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3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4当月交纳以前各期未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或现金)
二、增值税“免、抵、退”的核算及其会计处理
我国《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对增值税的退税做出了明确规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是国家的一项税收政策,免、抵、退税是出口货物(免)退税这项政策的一种计算方法,两者处于不同层次。增值税的“免、抵、退”说法中的免税是指免征出口这一销售环节的增值税,抵税是指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退税是指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应纳税额时,经过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对于未抵顶完的税额予以退税。按照“免、抵、退”税法,出口退税的最高限额即免抵退税额是以出口货物的离岸价为基准乘上出口货物的退税率,对于免抵退税的具体计算,本文以实例来进行说明。ST企业兼营出口与内销业务,假定该企业内销与外销产品所用原材料的进项税额能够分开核算,上期的留抵税额为零。2006年6月,内销产品的销项税额为17万元,本月支付内销产品的原材料的进项税额是21万元,外销产品离岸价折合人民币为200万元,支付外销产品所耗原材料进项税额是17万元,出口产品适用的退税率是17%。从以上的备件我们可以做以下分析:当月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21-17=4(万元),外销产品视同内销环节,则应枘税额:200×17%-17=17(万元),实际上此17万元已经免掉了,不用缴纳,当月企业的应纳税额(21-17)-17=-13(万元),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200万元的出口业务免了17万元,抵了内销产品的应纳税额4万元,只能申请退税13万元,其退税限额为34万元。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ST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现假设ST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为15%):不予抵退的增值税=200×(17%-15%)=4(万元),会计处理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4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4
当月应纳增值税税额=(21-17)-(17-4)=-9(万元)
借:应收补贴款9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9
免抵税额部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产品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21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21
以上两个分录的贷方合计数(21 9)就是ST企业出口退税限额30万元。
如果ST企业的出口退税率为0,则其会计处理为:
借:主营业务成本17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