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财政差距及差距因素分解(4)
2016-08-07 01:11
导读:五、结论和几点启示 (一)结论 对样本县财政差距的测算结果表明:七省县级政府总体财政差距较大,且2001年后有上升趋势,其中市辖区间差距较大,但趋于下降
五、结论和几点启示
(一)结论
对样本县财政差距的测算结果表明:七省县级政府总体财政差距较大,且2001年后有上升趋势,其中市辖区间差距较大,但趋于下降,而农业县的差距较小,但在不断扩大。表明城市经济发展缩小了城区之间的财政差距,部分抵消了县级政府的财政差距,但随着农业县财政差距扩大,这种抵消作用减弱,整体财政差距逐渐回到扩大的趋势上来;样本县财政差距的省内差距大于省间差距,表明中心政府平衡各省财政差距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省以下财政分配没有起到平衡地区差距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突出均等化特征。 对财政差距的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税收差距较明显,县级政府增值税、营业税收进分布的地区差距较大,企业所得税差距和个人所得税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从转移支付项目看,税收返还扩大了县一级政府的财政差距;一般性转移支付、原体制补助和专项补助都缩小了地区财政差距,从差距贡献的相对量和尽对量上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对缩小财政差距的贡献较少,原因是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小,且增长速度小于专项补助,另一方面也与公式设计不规范、均等化目标不明显有关;包含“增加工资补助”、“缓解县乡困难补助”等政策补偿性补助的其它补助项缩小了县级政府财政差距;专项补助缩小地区财政差距的作用最明显,这与Tusi(2005)得出的专项补助缩小地区差距作用较小的结论相反,这一结果可能与样本的选取有关系。
(二)几点启示
1. 目前县级政府承担大量上级政府“下放”的责任,但基本没有正式的税收权力,税收不足使县级政府预算内支出对转移支付的依靠加重。但当前的转移支付资金主要用于“保工资,保运转”,均等化目标不明显,影响贫穷地区县级政府的发展潜力。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2. 县一级政府“逆均等化”趋势显现。均等化目标仅仅是地方政府多重目标组合的其中之一,甚至还是较次要的目标。由于缺乏监视,上级政府的均等化转移支付资金有被挪用和挤占的情况,难以达到均等化的预期效果。相关研究表明,一些长期接受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县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伏润民等,2008);袁飞等(2008)经实证分析以为转移支付增加与财政供养人口规模扩大有因果关系,原因是在禀赋比较少的地区,由于发展经济有劣势,地方政府更有激励往扩大财政供养人口以建立本地政治支持网络或保证地方稳定。
3. 适当调整事权有利于县级政府财政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在一些以均等化为目的的转移支付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重新规定政府间事权。张丽华、汪冲(2008)通过实证分析以为,单纯依靠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的地区差距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农村教育事权上划中心政府和财政才是解决基础教育均等化的最佳选择。随着人口活动性增加,财力差的地区对基础教育、公共医疗等效益外溢性服务的提供越来越委曲,随着信息化程度进步,地方政府提供的效率上风减弱,由更高一级的政府或中心政府提供从效率上和解决外部性的角度是较合适的。 4. 如何降低政府间制度改革中的谈判本钱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心与地方的财政配置也往往取决于上下级政府的政治谈判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区域间财力平衡等目标往往无法实现(Bas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