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体制60年:演进、运行与优化
2016-08-05 01:09
导读:财税论文毕业论文,我国财政体制60年:演进、运行与优化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摘要: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它的调
摘要:财政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块“硬骨头”,它的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勾画其制度变迁轨迹、分析总结其演变规律,有益于进一步理顺中心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关系。因此,回顾建国60年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展看其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向,并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优化我国现代公共财政体制是当前财政学界一个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财政体制;制度变迁;税权划分;公共财政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财政体制包括预算治理体制、国有企业财务治理体制、行政事业财务治理体制、税收体制和基建投资体制等内容,其中企事业财务体制是基础,预算体制是主导和代表,税收体制和投资体制等则分别规定收进与支出方面的有关体制题目。从广义上讲,财政体制改革包括制度和体制两个方面的改革,其中体制改革是以平衡中心和地方的税权划分和理顺省以下财政体制为重点。
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演进与评价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始终扮演着积极、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历经多次变革,经历了“高度集中、统收统支——划分收支、分类分成——划分收支、总额分髓——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分税制(包括建立现代公共财政体制和理顺省以下财政治理体制)”的制度变迁过程,具体见表1。
总体而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财政体制是高度集中的,1951—1952年固然开始实行了初步的分级治理,但从实质上看仍然是统收统支的办法。这个时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体制,在短时间内改变了过往长期分散治理的局面,对平衡财政收支、稳定市场物价、保证经济发展,以及促进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重要作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从1953—1956年实行分类分成到1957年实行总额控制办法,财政体制改革的总趋势是逐步加大地方财政的治理权限,逐步健全“同一领导、分级治理”的财政体制。“一五”时期比较集中的财政体制基本适应了当时国家有计划地、大规模地进行经济建设的需要,集中资金建成了156项重大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夸大集中同一有余、留意因地制宜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方的积极性。
1958年的财政体制改革是在总结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责、权、利相结合体制的一种尝试。这一时期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调动了地方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但是,这次体制改革是在“大跃进”中进行的,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下过多地下放了中心治理的企业,过多地扩大了地方和单位的财权,过分地分散了国家财力,因而本次改革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从1959年起实行的“总额分成、一年一变”财政体制,试图通过“一年
“***”期间,我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由于经济处于极端不正常的运行状态,导致财政收进极不稳定,在这种局面下财政治理体制频繁变动,基本上是维持过日子,其弊病很多,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建设进进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财政体制也随着新时期及其不同发展阶段作了4次比较大的调整,其共同的特征是“包干”。包干体制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十余年,从这种体制发挥的历史作用看,即调动了中心与地方各级政府的理财积极性,促进了财政收进的快速增长,从而有利于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财政支持。但是,“包干”体制作为一种过渡性财政体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中国大学排名 分税制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财政体制。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是我国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大变革,实践表明本次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是成功的。主要表现在建立了财政收进稳定的增长机制,调整了财政收进增量的分配格式,促进了地方财源建设思路的转变。但也存在一些缺陷,如某些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不明晰,收进划分地区间受益状况苦乐不均,政府问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以及省以下分税制财政体制不完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