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与同一城乡税制题目的综述(2)
2016-08-08 01:00
导读: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与 近两年多来,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我国很多地区都陆续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两年多来试点地区的实践效果来看,农民过重的
二、农村税费改革的目标与 近两年多来,为减轻农民负担,在我国很多地区都陆续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从两年多来试点地区的实践效果来看,农民过重的负担明显降低,各试点地区减负幅度一般在30%以上。然而,从税费改革的政策设计以及改革过程中暴露的一些题目来看,此次改革仍不够彻底,具有比较明显的过渡性色彩,没有打破城乡居民之间既定的利益分配格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负担和农村财政题目。 第一种观点以为,1、同一城乡税制是改善工农关系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的人均GDP按汇率计算,约为1000美元左右;按购买力计算大约为3000-4000美元,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产值结构大约为15: 85,农业与非农产业的就业结构大约为50:50.城镇化水平为40%.综合上述四项指标,目前是调整工农关系的关键阶段。根据国际经验,此阶段不同国家从各自国情出发,都采取相应措施,以反哺农业。中国产业化进人中期阶段以后,为从根本上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式,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提供了可能。这一阶段,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由农业转变为非农产业,国民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非农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再设立农业税从农村抽取资源就分歧时宜了,而且当前我国农业税占国家税收收人的比重已经很低。因此逐步取消农业各税,而将其纳进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的征收范围,已不会对我国财政收进有太大的影响。 2、逐步将农村公共品的供给纳进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这项目标的实现,不仅是取消农业税,实行城乡同一税制,更重要的是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当然,这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首先,必须通过政府体制改革,大幅度降低政府的运行本钱。其次是加大中心财政和省市财政对农村义务教育和农民社会保障等有关方面的投进。[9] 第二种观点以为,1、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了产业化中后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也已建立起来。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产业化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及时结束了农业剩余的提取,转进工农业协调发展阶段。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一般是以产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作为结束提取农业剩余的标准。如美国早在1890年就结束了农业对产业提供资金的活动。当时美国农业产值占工农总产值的40.6%,农业劳动力占三次产业劳动力的37.5%;日本结束农业对产业提供资金的政策是在1910年,当时的日本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42%农业劳动力占三次产业劳动力的53.6%.而我国在1970年,产业产值就已达到36.8%占该年度工农业总产值的51.11%.近几年来我国产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及以上的水平,2001年这一比例高达74.5%.从就业结构看自2001年开始农业劳动力占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基本维持在50%这一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改变产业优先发展战略、实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时期,这也使同一城乡税制有了较为客观的现实基础。 2、从当前财政收支及其结构的总体情况看,城乡一元税制不会对我国财政造成过大压力。同一城乡税制并不即是不对农民征税,只是取消专门面向农民的税费,按照城乡一体的原则,对农民征收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所以从的长远角度看同一城乡税制后,随着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的发展,地方从加产业得到的增值税足以弥补取消农业税的不足。而且纳税人由缴农业税的千家万户转为增值税制度下的农产品种植大户和加工,税费征收本钱过高的顽疾也可迎刃而解。[10] 第三种观点以为,与现行的农业税制基本要素进行比较就可发现,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在实质上与农业税在制度设计上没有大的差别,实际上仍然是农业税,本质还是一种地租。按照这一思路进行农业税制改革,并不能真正实现城乡税制同一的目标。 1、开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没有跳出城乡二元税制格式的窠臼。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仍然是一种针对农民单独设置的、游离于国家整体税制之外的税种,开征这一税种,仍然秉承对农民土地课税的陈旧理念,没有贯彻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对商品征税、对所得及财产征税的原则。 2、开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没有考虑农村的基本现实。中国农业人口众多,2001年我国农民人均经营耕地面积只有1.99亩。这一份土地,对农民而言,不仅是农业生产资料,而且在保障体系不能全面覆盖农民的情况下,还是维系农民生存的最后一道生命保障线。对农民课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就有可能破坏这一生命保障线,从根本上损害农村社会稳定以至全社会稳定的基础。 3、开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不符合加进WTO之后我国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现行农业税一样,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不是规范的商品税,国家既不能对进口农产品征这种税,也不能对出口农产品退这种税,这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4、开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本钱过高,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的征收治理方式与现行农业税的征收治理方式几无二致。按照这一思路,现行负责全国农业税征收的近30万人的队伍仍需继续保存,征收本钱仍居高不下;现行农业税先征收再减免的运行机制仍然不变,农业税减免款被随意截留挪用的仍然得不到根本解决,广大农民的利益保障机制仍无法建立。 5、开征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没有铲除搭税收正当便车,向农民非法收费的机制。农用土地资源使用税的征收,无论是土地面积、划分土地等级,还是确定级差税额,都将强化基层政权机构在征税事务中的地位,不利于改善干群关系,不利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11] 第四种观点以为,我国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必须突破现行模式的局限,立足于解决农村长期积累的一些深层次题目,综合考虑,配套进行,要在熟悉上有一个大转变,在体制上有一个大的创新。为此,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增强税收对农业经济调控职能的原则;二是对农民实行国民待遇的原则;三是公***品提供给向农村倾斜的原则。 我国农业税收制度的彻底改革不宜一步到位,而应采取渐进的方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 1、近期目标:以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和规范农业税收制度。 从农业税收制度改革的角度看,农村税费改革是一项十分必要的过渡性措施。农村税费改革将在三个方面为农业税收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奠定良好基础和提供有利条件。一是彻底解决农村三乱题目,从根本上降低农民负担,让农民、农业得以休养生息,为农业税收制度彻底改革提供经济发展基础。二是彻底改变农民负担模式,将以费为主或费、税并重的农民负担模式转变为以税为主的模式,确立农业税收在农村分配关系中的主导地位,使农村税收治理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可以说是农业税收制度彻底改革的有效预备和展垫。三是在农村税费改革中配套建立健全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使农村公***品的供给正常化,为农业税收制度的彻底改革提供保障。 2、远期目标:取消现行农业税收,实行城乡同一税制。 当前,我国的税收体制正在酝酿新一轮改革。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整体要求,以新一轮税制改革为契机,把农业税收制度包括在整体税收体系中统筹考虑,彻底改革农业税收制度,形成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同一的税收制度。在广大农村以效率型税收全面取代现行均匀型税收体制,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全面发展,达到开拓农村广阔市场、刺激农民巨大的潜伏消费需求的目的。[12] 第五种观点以为,对农业低级产品的生产经营主体如何征税,确实是一个值得的题目。取消农业税,将现行农业税的征税对象涵盖在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内,存在两大题目。 1、农业税存在的公道性题目,不单指这一税种存在题目,而且指对农业低级产品进行征税的任何行为本身就存在题目。因此,对于一个本不该征税的对象,来研究如何改征其他新的税种,是毫无意义的。 除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外,农户、农庄或农场式的规模经营尽管商品化程度较高,并可以获得较好的农业比较效益,但其自主性的投进规模也更大,而且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等综合的经济社会功能。特别是由于农业在经济产业链中的低层次地位,其在经济资源的分配中始终会处于弱势。在产业化进程中或产业发达阶段,对农业进行补贴将是长期的政策。国家应当把进行规模经营者作为重点对象给予农业补贴;对这些对象设置税种时,也应优先考虑补贴题目;在补贴不足的情况下,不宜设置税种。 2、将征农业税改为征增值税等税种,缺乏操纵性,也不够。按增值税条例衡量,家庭承包经营主体不可能具备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条件,若对其征收增值税只能按小规模纳税人对待。另外,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农产品销售行为又比较灵活,无论是对其直接征收增值税或是实行代扣代缴的办法,均存在难以操纵的题目。而且确定增值税简便征收率的办法,并不比现行农业税按计税面积、常年产量、计税价格和税率四因素计征的办法优越多少。两种办法只是计征方式的不同,对低级产品征收增值税和现行农业税都存在如何确定真实税负率的题目。取消农业税后,现行增值税中关于农业自产产品免征增值税的规定仍应保存,对收购农产品进行产业加工或贸易经营行为征收增值税的办法也还是可取的。总之,现行增值税对于农产品征税的边界设定和收购农产品时的税额抵扣办法都是行之有效的。将增值税扩展到农业低级产品的生产环节,应当考虑的因素很多,仅从增值税角度测算,农业低级产品的生产经营也未必能达到实际征收增值税的条件。再考虑农业土地的低经济贡献率、农民的生存状况和发展要求,将征农业税改为征增值税实属多此一举。[13] 第六种观点以为,费税改革前农民负担过重,费税改革后乡镇财政收支缺口加大,农村公益事业难办,题目的症结主要是三方面的原因: 1、贫困地区多,农民收进少。中西部地区的农村有盈利的企业太少,农产品商品率低,不能提供足够的税源,致使财政收进未几。而经济体制改革后形势逼人,农村建设、公益事业增加,财政收进进不敷出,只得靠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来维持日益增加的乡、村支出。费改税后可以减轻农民负担,但并不能真正解决财政收支平衡题目。 2、财政分配体制不完善。1994年我国进行财政体制改革,实行了分税制,在划分中心和地方政府事权的基础上,按税种划分各级政府财政收进,它包括分税、分权、分征、分管等方面。毫无疑问,这种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它有利于理顺并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分配关系,有利于调动中心和地方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进步了中心财政收进占全国财政收进的比重,有利于中心对老、少、边、穷地区的财政支援。但改革9年来,实际运行的结果也的确出现了一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如老、少、边、穷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在扩大,三乱现象严重,农民负担过重,这实际上是由县及县以下政府未能真正实现财权与事权相同一的结果,有办事权,却无相应的财政收进,本应由财政支出解决的题目,由于没有资金来源要么停办,要么摊派。停办影响政绩,摊派加重了农民负担,政府左右为难。 3、城乡税制在设计上不同一。由于我国在税制上城乡差异较大,因而出现城乡居民税负不均的现象,相对而言,农民税负占收进的比重要比城市居民高。就以现在开征的农业税来说,从上讲农民占用了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取得了农业收进,应该交纳农业税,但它与城市开征的税种比却有很多的不同:其一,增值税、营业税是以增值额和营业额为课税对象的,而农业税以总收益即农产品收获量而不是以农产品的销售收进征税,在工商企业假如没有销售额,营业额就不征税,而农民哪怕未出售任何农产品也得交税。其二,从性质上,不少学者把农业税回于收益课税,但他与典型的工商企业的收益课税也不同,工商企业所得税是对剔除本钱用度后的纯收进征税,而农业税却是对农业总收进课税,不扣除本钱。其三,工商企业的税收一般是按实际发生额如销售额,应税所得额征税,而农业税是按常年产量征税,一般情况下,减产不减税,增产不增税。这实际是包税制。其四,再与个人所得税比较,现在实行的个人所得税尽管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它还是扣除了800元的基数后征税(工资薪金所得),就是个体工商户纳的税也是扣除本钱,对城镇居民考虑了他们的基本生活用度,为什么对农民就不应该考虑一下它们的基本生活用度和生产本钱呢?城乡居民同为国民,在税收上待遇却差异较大,如此看来我国早期制定的农业税制已显得有些分歧时宜,需要改革。[14] 第七种观点以为,同一城乡税制面临着农业市场化程度低的障碍。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市场化总体程度达到65%,而农村大约在45%左右。换句话说,农村的市场化进程大大低于全国的整体市场化程度。按地域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产业化步伐快,农业、农村市场化程度较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已不甚明显。地域辽阔的中部、西部地区的广大农村,固然现代农业已星星点点闪现其中,但总体上仍处于自给、半自给的经济状态,农业还是传统生产方式占居主导地位。因此,受城乡一体市场化进程的局限,目前在全国实行城乡税制同一尚不具备现实条件。否则势必产生诸多弊端。单从税收征管角度看,取消农业税,将其并进所得税和增值税范围,不仅扣除收益和用度的资料来源难以把握,而且面对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千家万户纳税人,其交易用度将无法估量,征管本钱也难以承担,从而造成农村征纳秩序的混乱。 同一城乡税制,并不意味着非要等到全国城乡一体的市场化进程普遍达到一定程度时,一步到位。正如中心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的那样,创造条件分步实施。所谓创造实现城乡税制同一的条件,即是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比如降低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对种粮农户进行直接补贴,增加农民收进。推动农业市场化,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城乡一体市场化进程。这一进程的推动,是一个复杂的链条,城镇化、产业化是这一链条中的几个必经环节。必须推进土地经营制度改革和农业的资本经营,为同一城乡税制创造条件。[15] 第八种观点以为,应该看到,现阶段公***品的供给,不是根据农村社区的真实需求来决定,而是根据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利益目标函数来决定的。现行农村公***品供给体制导致供求结构失调,信息的不对称和难以根除的体制障碍也导致有限的农村公共资源配置效益低下。当今农村公***品供给决策是自上而下的,而供给本钱却大都由农民分摊,当由外来意志决定公***品的供给时,必然加至公共资源筹集的客观和主观压力,导致农民对政府决策的任何公***品供给都会反感和消极反对,这也强化和固化了作为供给方的政府增加资金筹集加重农民负担的机制和冲动。因此,即使在农民税费负担没有减轻的情况下,完善农村村民自治,乡村公***品特别是村级公***品的供给由乡民、村民决策,建立起农村居民对公***品偏好的良好表露机制,这也是对农民作为乡村公***品供给纳税(费)人权利的有力维护,这样对农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进步。由于它不仅能推进乡村社会的***建设,激发民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也使符合农民迫切需要的公***品能由农民自愿和更有效率地供给出来,使乡村社会有限的公共资源发挥最佳效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