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所得税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3)
2017-01-15 01:07
导读:四:解决难点及矛盾的应对措施 1;制定的法规。科学的税收法律法规是保证一线税收征管人员公正行政、为国聚财的依据和保证,是扼制税务执法人员随
四:解决难点及矛盾的应对措施 1;制定的法规。科学的税收法律法规是保证一线税收征管人员公正行政、为国聚财的依据和保证,是扼制税务执法人员随意执法、因人执法的有效基础;一部科学、完整、操作性强的法律法规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法制健全程度和文明程度,也是密切执法与被执法者之间关系的有效途经和纽带;更是有效避免执法者在执法过程中有效扼制理解执法、执法、弹性执法的必备条件;一是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建立在调查的基础上,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维护国家、纳税人双方的利益出发,综合不同地区、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交通便利条件做出准确的规定;二是制定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要立足于科学严密。即要简便、直观、易行,又要最大限度的注重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之间的隶属关系,不能出现规范性文件与规章、规章与法律打架、碰车和弹性空间的现象;三是制定法律法规从约束力和可操作性出发,约束力即针对被执法者同时对执法者也要有更大的约束,促使执法者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办,法律法规没规定的就不能凭分析办、理解办,更不能让被执法者心存这条路不通走那条路的活动空间; 2;切实做好法律法规的宣传辅导工作,消除税收政策、税收知识的盲区。扎扎实实的把税收政策宣传到户、辅导到实际工作中,有效克服政策宣传顺路跑一阵风的形势主义,建立长效机制,达到税收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这样即可增强税收政策的透明度,也可加大执行税收政策的监督力度和监督范围,提高公民纳税意识、提高执法者的执法水平、执法能力,致使行成良好的公德意识、法制意识,达到涌跃纳税扼制避税之目的。 3;不断提高行政、执政者的综合能力,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者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长效机制;把纪律管人、制度约束人落到实处,注重执法者的思想道德素质、综合业务素质、执法能力等各方位的培养;促使执法者依法、懂法、守法,且公正廉洁。 4;在上属所得税的法律法规不尽完善的当今,即能促使执法者与被执法者懂法、守法,又能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入库的原则,笔者认为:一是对账目不健全、按月核定征收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纳税人的计税所得额的管理可实行比例税率的税收征收管理办法来规范管理,即经济发达地区按核定应纳税款的1-2%征收个人或企业所得税、经济不发达地区按核定应纳税款的0.5-1%征收个人或企业所得税、对生产经营不可再生资源(如矿山)的经营业主可在上属基础上提高一个或二个百分点征收管理;二是对账目健全的纳税人的计税所得额管理,改按比例分项计提费用在税前列支为按销售收入总额综合计提费用比例在税前列支。这种管理办法一是税务部门例行检查时比较直接,政策允许在税前列支的费用,税务部门例行检查时就不要逐个科目核实把关;二是纳税人在日常的费用支出管理上也比较灵活自主。企业根据自已不同时期生产经营的重点,合理的安排工作、安排费用支出,用不着考虑这项费用不够用那项费用有节余不能用的矛盾;三是扼制了避税的空间。按照销售收入总额计提费用,纳税人有了计提费用的自主分配权和灵活运用权,从而也有效的扼制了费挤税的空间。四是很好的廻避了税企双方因费用税前列支的当否而发生 争论、摩擦之蔽端;五是放宽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降低固定资产的管理标准,对那些高新技术产品、技术含量高、价位高、使用寿命和使用周期短的产品等实行一次性摊销进入成本,也可由企业自主选择是一次性摊销还是分期摊销的管理办法;六是提高个人所得税计税所得额的基数,降低企业所得税计税标准,从实调动单位、个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河长水大河满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