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2)
2017-06-14 01:34
导读: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 政府非税收入运行中存在的诸多是多方面原因长期积累形成的。从长远看,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
二、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思考 政府非税收入运行中存在的诸多是多方面原因长期积累形成的。从长远看,必须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非税收入管理不规范的深层次矛盾,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体制相适应的、规范、有序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制度。从近期看,应当积极非税收入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对非税收入管理做出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 1、加快非税收入管理的法制建设 ,非税收入的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等环节,尚没有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全国性法律制度。特别是由于一些上位法的限制,地方在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阻力。应推动非税收入管理国家立法工作,尽快以国家法律形式对非税收入的性质、分类、范围、征收管理、票据管理、资金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做出明确规定。 2、明确非税收入范围和分类口径 科学界定非税收入范围,统一非税收入的分类口径,是做好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工作的基础。目前之所以全国缺乏准确的非税收入统计数据,就是因为各地非税收入范围界定不一,非税收入分类不一。 3、统一非税收入管理部门 国家应明确非税收入统一纳入财政管理,改变目前多头管理格局。财政部门代表政府统一管理非税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的审批管理统一归口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部门负责;政府性基金由中央财政部门负责集中管理;彩票公益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由中央和省两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管理;专营(卖)收入集中由中央有关部门统一管理,适当照顾地方利益;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罚没收入、政府接受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财政资金利息收入由同级财政部门负责管理。 4、建立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 政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尤其是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地位已经从“拾遗补缺”演变为占据“半壁江山”。管理规模巨大的非税收入已成为各级政府加强宏观管理、推进依法理财的重要,而宏观管理决策有赖于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及时的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的建立。必须运用科学的统计和方法,通过对非税收入基础数据资料的搜集汇总、归纳整理和,为客观认识非税收入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进行非税收入规范管理决策提供。建立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一方面可提高非税收入管理透明度,增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公众通过了解非税收入状况及其使用情况可增进对政府非税收入征收的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通过规范的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财政部门对政府非税收入及其发展趋势了如指掌,能更合理地统筹安排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改变目前部分非税收入管理游离于预算之外,由部门自收自用、脱离财政监管的状况。尤为重要的是,非税收入统计报表体系的建立可以改变目前要数据报不出,要情况说不明的窘迫局面。 5、编制综合财政预算 近年来,为适应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对财政预算管理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到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从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到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等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现行财政预算管理与公共财政体制要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由于原因,部分财政性资金还游离于财政预算之外体外循环,政府财力分散化、利益部门化趋势加剧,财政支出无序扩张、收支管理欠规范,预算约束不力,财政综合统筹能力弱化,政府宏观调控和公共服务目标的实现。因此,按照“收支政府统筹,资金财政统管,强化预算约束,增强调控能力”的基本思路,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综合财政预算,是构建公共财政体系的必然选择与迫切要求。财政资金是政府履行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必要物质基础和重要保证。现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下,政府债务收入、部分非税收入游离于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之外,造成社会资源分配不公,政府预算范围和预算能力都受到限制。一方面,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资金无法完全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产品(服务)需要。县乡财政困难,百姓看不起病,贫困家庭孩子上不起学等深层次财政矛盾逐渐显现出来。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创新政府预算管理方式,积极推行综合财政预算。综合财政预算就是上下级财力的综合、上下年度财力的综合、内外债务收入财力的综合、税与非税收入的综合,将各项政府收入全部赶进财政笼子。整合分散的财政资金,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依规、依程序”的原则统筹安排财政支出。推行综合财政预算,是财政有效履行分配职能,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