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减税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因应策略(3)
2017-06-22 01:00
导读:五、启示与思考 我国国内目前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很大,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在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近年来税收收入却超常增长,能否实行
五、启示与思考 我国国内目前通货紧缩的压力仍然很大,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在增发国债、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近年来税收收入却超常增长,能否实行减税政策成为当前普遍关心的重要。有关表明,国外减税政策的实践对我国现阶段财税政策的制定有以下几点启示。 1、减税是政府调控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工具,其作用不可替代。减税政策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决策间接实现的。减少个人所得税会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会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储蓄数量;而减少公司所得税,采取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等减税措施会降低厂商投资成本,提高厂商投资的预期利润率,达到刺激民间投资的效果;降低增值税等间接税的税负水平的受益层面比较宽,会起到降低成本、降低物价和刺激
就业的作用。减税与扩大财政支出政策最大的不同在于资源使用主体的不同,长期的增税和扩大支出的政策会使资源日益向政府集中,不仅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同时会造成政府的权力扩张,危害市场的正常运行。 2、减税是名义税负和微观税负的降低,减税政策并不必然减收。国外减税政策的实践表明,减税不仅可以不减收,减税的效果好,整体宏观税负水平还会提高。我们许多对减税的顾虑在很大程度上是混淆了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微观税负与宏观税负的关系造成的。反对减税的一个重要理由是我国目前税收占GDP的比重过低,减税的空间不大。实际上我国主要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的名义税率很高,这样高的名义税负刺激了偷逃税行为,造成了虽然总的实际税不高,但税负分布高度不均衡,国有企业和核算完备的大企业承担了其中的大部分负担。名义税负的降低会减少偷逃税,提高征收率,在公平税负的同时税收收入也会相应增长。 3、减税是主体税种和重要税种税负的下降,辅助性的增税和减支政策有利于减税政策的实施。作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减税政策要起到效果,应当是主要税种和重要税种税负的下降。西方发达国家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因此历次减税主要是个人和企业所得税的税负下调。这不能说明所得税才有减税效果,而间接税减税效果不明显。增值税占有较大比重的法国最近正在考虑实施有选择的增值税减税。实际上,间接税的减税可以极大地减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和投资的预期利润率,对刺激投资有明显的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行的减税让利,明显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就是个有力的证明。对不同的税类进行减税,尽管它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功能特点,但是有扩张效应是共同的。 就我国目前而言,减税的主要顾虑在于财政的承受能力。据测算,如果全面实行消费型增值税,在税率不变的条件下,大约要减收600亿元。作为减税的配套方案,我们可以考虑辅助性的增税和减支措施来减少对财政的冲击。如提高高档卷烟的消费税率,暂停公务员涨工资等。据今年5月13日的《财经时报》获悉,国务院已明确表态:对受非典影响较大的娱乐、餐饮、旅店、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汽车等行业,自2003年5月1日至9月30日实行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的政策。财政部同一天宣布,对上述行业减免15项政府性基金,而且年内不再出台新的基金。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紧急启动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专家认为,这很有可能发展成全国范围内的税费减免和补贴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