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税费改革的后续问题及其完善对策(2)
2017-07-04 01:03
导读:(二)人地税费负担不均,差异较大。由于这次税改主要是以土地为计税的主要载体,于是,出现了人少地多的地区人均负担重,减负幅度小;人多地少的区
(二)人地税费负担不均,差异较大。由于这次税改主要是以土地为计税的主要载体,于是,出现了人少地多的地区人均负担重,减负幅度小;人多地少的区域人均负担轻,减负幅度大;村与村、组与组之间计税常产生人均土地不同的问题,导致人均负担差异扩大,造成新的税赋不均。
(三)农业税计税价格高于现行粮食实际价格。税费改革实施方案确定了农业税、农业税附加及农业特产税的税率,而农业产值的大小,粮食价格是一个重要因素。各地确定的粮价其依据是国家的粮食保护价。
(四)乡村原有债务难以消化。调查发现乡村两级普遍欠债,同时为保运转可能发生新债。由于乡镇欠信用社贷款,税收中应返还给乡镇的税费,拨到信用社,乡镇拿不到,使乡镇财政雪上加霜。
(五)税费改革的配套措施、法规不完善。乡镇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中小学布局调整等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的改革举措,还未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实施起来也有较大难度;少数不愿纳税的农户,只能依靠单一行政手段,缺乏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手段。
(六)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一是逐步取消“两工”,农田水利建设、修路等公益事业难以开展;二是由于认识差异、公益事业受益程度不同,村民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且经费筹措难,“一事一议”实施难度大。
(七)农民负担表现在实物形式上,下降幅度不大。农民负担以货币形式表现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低迷,其上缴税费的货币需要卖更多的粮食。在许多地方,乡村机构臃肿,乡村组织的搭车收费和乱收费对于增加农民负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依靠这些基层政府或部门来监督农民负担其作用是很有限的。 三、免征农业税后需探索的若干问题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一)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问题
在免征农业税的新形势下,传统的依靠行政命令的事务管理型乡镇政府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职能的转变必须定位在落实农民所想、所盼的服务型政府上来,定位在竭尽全力引导农民实现致富这个最强烈的愿望上来,乡镇政府只有改革传统的工作方式,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能。
(二)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问题
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系,使财政逐步成为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投入主体;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民合理承担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所需的部分费用;加快县乡综合配套改革步伐,大力培育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主体;建立发展农村公益事业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捆绑集中使用各种资金;改革农村公益事业投资体制,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
(三)村级债务化解问题
严禁超越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搞突击清欠,杜绝加重农民负担或变相加重负担的行为,严格禁止擅自立项筹资还债,不得收回农民承包地抵债,同时,要切实强化村级收费的管理。
(四)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完善的问题
在完善农村土地二轮延包这一问题上,最基本的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依法依规按政策办事、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坚持民主协商、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四、完善农村税费改革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针对部分基层干部对税费改革的精神不够熟悉,领会不深的问题,要积极组织他们再学习、再宣传,使之排除畏难情绪,树立信心;对农民的宣传工作,既要宣传保护农民的利益,又要宣传农民应尽的义务,引导他们正确处理好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增强农民的自觉纳税意识。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二)正确处理好“一事一议”问题,以利于发展村级公益事业。笔者认为,“一事一议”是加强村级民主建设,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操作质量在于村级干部的民主意识程度及把握政策的准确度。建议进一步加强村级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真正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村民中去,“一事一议”就能得以很好地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