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确定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原(2)
2017-08-04 06:59
导读:(三)以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基础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工资薪金所得是城镇职工月收入的最主要的方面,确定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标准,以全
(三)以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基础 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工资薪金所得是城镇职工月收入的最主要的方面,确定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标准,以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基础比以城镇职工的月人均消费支出为基础更合理,因为平均工资的数据比较确定,而人均消费支出数据只能通过抽样调查取得,数据基础不够牢靠。这个观点给人一个重要启发是如果全国统一的货币工资制度下的基本工资反映基本职工生活需要,那么基本工资数可以作为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重要参照。但是我国目前工资制度呈现多元化局面,按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发放的工资与实际工资存在差距,这种差距因单位不同、地区不同大小不一,不少单位实际工资(包括实物、非实物的奖金福利)大大高于根据国家统~工资制度发放的工资。对企业单位而言,工资早已与效益挂钩,实际上已没有统一工资制度可言。就是说不仅统一的工资制度下的工资与实际货币工资存在差异,全部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也存在差异。因此,很难计算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即使可以通过抽样计算,也不能反映真实的收入情况,因此以全国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依据来确定综合费用扣除额没有实践的可行性。此外,这个观点在上仍然不能把握工资薪金所得综合费用扣除的法理用意,在实践上也不可行。因为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费用扣除的用意在于从应税所得中排除没有纳税能力的部分(最低生活费用),从~个年度看平均工资不等于平均消费,因为还有储蓄因素,但较长时期看,平均工资等于平均消费支出,储蓄最终也要用于消费,以平均工资为基础确定综合费用扣除额同样存在一部分有纳税能力的人不需要承担个人所得税义务的情况,不利于在更大范围内为建立和谐社会而对收入进行适当调节。
(四)以农民工最高收入为依据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中特别的社会阶层,指那些没有城市户籍的产业工人、城市流动劳动者,农民工现象是我国实行城乡分治政策导致的特殊社会现象。他们在城市工作,承担最艰苦的工作,除获得的工资收入外,不享有社会保险和城市福利,但要按获得的货币工资同样缴纳个人所得税。部分同志从这种现实情况出发,认为应当以农民工最高工资为依据确定个人所得税的综合费用扣除标准。在没有社会福利(包括没有包括医疗、退休在内的社会保险,子女在城市上学因没有户籍要缴纳较高学费等等)、基本工资偏低、主要靠增加劳动强度和延长劳动时间增加收入的情况下,按农民工最高收入(实际上也不是很高,月工资一般不超过2000元)确定综合费用扣除标准,以照顾农民工利益,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这一观点值得认真思索。但每一个经济工具所承担的功能都只能是有限的,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标准也不例外,要解决农民工问题,根本的办法在于从制度上彻底废除“农民工”这个群体,就是要废除城乡有别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而不是让综合费用扣除标准增加功能,如果这样做;会因功能错位而导致问题人为复杂化。在大局(城乡分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出于公平起见,应当通过个人所得税实施条款规定对农民工的照顾政策,但不能在确定综合费用扣除标准时就加入这个因素。
(五)以不同地区的纳税人的实际收入为依据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消费水平差距很大,有的同志因此主张工薪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不应当全国统一,而应当实行地区差别,或者实行全国标准外加地方浮动一定比例的办法。这个观点照顾了地方具体情况和地方既得利益(不少地方已经撇开全国统一法规自行制定综合费用扣除标准),可减少制度实施阻碍。但这个办法有违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收入分配包括地区收入差异的功能目标,使越富有的地区、收入越高的人税负反而越轻,很容易导致人才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造成人力资源配置的扭曲。此外这个办法过分尊重既得利益,甚至让地方自行提高扣除标准的不合法的行为合法化,如果这样成为惯例,这一次重新规定扣除标准也有可能再次成为无用的行为。以后各地再互相攀比,相应提高扣除标准,若干年后是否再来一次提高标准以适应各地情况,因此这种办法无法体现有法必依的原则。 确定我国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综合费用扣除标准的原则和方法 确定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标准首先当然要依据个人所得税的基本原理,体现公平和效率原则,充分吸收西方国家的经验,但在我国确定个人所得税综合费用扣除标准要比西方发达国家考虑更多的因素。除考虑个人所得税原理外,还要注意以城乡差别为主要特征的多元经济状态、个人所得税的功能定位和模式、现实文化下特殊社会环境和立法司法的习惯。 从原理角度看,综合费用扣除的目的是排除掉不反映纳税人纳税能力的收入部分,具体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获得应税收入而支付的必要的成本费用(即费用扣除),二是赡养纳税人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最低生活费用(即生计扣除)。费用扣除方面需要考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与应税收入有关的费用,可称之为直接费用;其二是与获取应税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但又是进行-收入获取活动所必需的各项开支,可称之为间接费用。间接费用具体包括住房贷款利息、地方直接税、不作抵免处理的外国税收、意外事故损失、医疗费用、慈善捐款、特定的杂项费用、费用等。在我国目前国情下,对直接费用可不予考虑,因为获得工薪收入的直接成本费用主要是从家庭到上班地点的交通费用,不少单位有接送车辆、多数人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少数人乘坐私家车,由于难以区分个人目的还是工作目的,可按照英国的做法,全部作为个人目的,在生计扣除中考虑。至于进修、培训、出差等费用在不少单位不仅完全由公费开支,而且还带有福利性质(如出差兼有公费旅游性质),对企业单位已经在成本中列支,如果作为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会产生重复扣除问题;对公务单位而言这些开支是由税收支付,更不能扣除。对间接费用,各国的做法只是允许扣除一个定额或应税所得的一定比例,扣除的程度取决于政策考虑。我国目前的国情是经济体制还在不断改革变动之中,情况差别很大加上纳税人众多,分项列举扣除范围、数额或比例存在管理上的困难(例如难以识别凭据真假),因此目前宜采取全国一个定额的办法,以后经济发展了、社会诚信度提高了、管理手段更加先进了,再逐步从一个定额发展为更加适合具体情况的多个定额,最后到列举具体项目规定扣除政策。这样看来确定我国个人所得税综合扣除标准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确定间接费用的具体内容和定额、生计扣除额,在确定之后将二者相加就得出当年的综合费用扣除额。而确定间接费用内容和生计扣除额要遵循下列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