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财务行政改革的推(3)
2017-08-05 03:52
导读:1.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有利于政府财务行政的公正透明。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是以细化预算编制为基础的,它要求预算科目和预算编制
1.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要求细化预算编制,有利于政府财务行政的公正透明。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是以细化预算编制为基础的,它要求预算科目和预算编制都要规范化和细化,以利于每个预算单位编制详细的分月用款申请计划,国库部门再根据批复的部门预算和分月用款计划拨付资金,使国库支付的基本程序透明,资金分配公正。 2.预算执行中采取预算单位只掌握预算指标而不直接办理资金支付的方式提高了预算执行的透明度。由于资金已不再从预算单位实存账户支取,而是从财政给预算单位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体系中直接或授权拨付,因此,无论是预算单位,还是财政部门和人民银行对每一笔资金的去向都很清楚。这对于推动我国政府财务行政的公正透明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公正透明 1.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改革。预算单位现行的预算编制水平不高,不够准确和明细,不能满足国库支付的基本要求。所以要在把预算编制细化到每一个基层单位具体项目的基础上,准确地编制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使国库支付的基本程序公正透明。 2.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要求提高财政资金运转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先进、可靠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而我国目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技术水平还不高,财政、税务、银行之间机联网程度比较低,显然不适应形势的需要,也不利于建立一个公正透明的行政管理体制。
四、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行政廉洁高效 (一)我国现阶段政府财务行政离廉洁高效的目标还有距离 1.资金管理方式落后,导致政府财务行政中贪污腐败现象比较严重。在原来那种重复、分散设置账户,资金层层划拨的资金管理方式下,由于大量资金分散、沉淀在各部门、单位,资金拨付使用透明度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导致了财政资金流失现象十分严重,无故截留和隐瞒应缴财政预算和财政专户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外资金未按规定合理使用,预算内资金乱支乱列现象也屡见不鲜,助长了贪污腐败行为的滋生,不利于加强廉政建设。 2.政府各部门成本效益意识淡薄,导致政府财务行政低效。长期以来,受计划体制的,政府各部门、单位成本效益意识不强,核算不仅没有真实反映单位有关财务活动,甚至成为部分单位谋取小集团利益的工具,使公众和立法部门缺乏有效的信息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导致财政支出管理粗放,资金使用不计成本,不考虑效益,大量财政资金浪费,使用效益很低。
(二)以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推动政府财务行政廉洁高效 1.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职能,抑制腐败现象的发生。首先,改革后取消了部门、单位自有账户,要求所有财政资金都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特别是将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专户进行管理,填补了预算外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增强了财政监督的完整性。其次,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克服了过去财政不能事前监督的弊端,实现了资金运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以前,财政、审计部门只能依据各部门、单位提供的财务报告进行事后审查。实行规范的国库管理制度后,财政部门能清楚地掌握每一笔收入的来源、时间、数目及每一笔支出的用途,实现了对财政资金来源、流向、流量的全面控制,使财政监督贯穿于部门财务收支活动的全过程。 2.规范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利于对政府各部门进行正确的绩效评价,促进政府财务行政运转高效。首先,改革后要求细化预算编制,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真实;其次,国库集中支付的一大特点便是资金流转链条短,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及时;最后,它要求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集中管理和核算,其所反映的信息更加完整。由此可见,规范的财政国库核算体系所提供的信息能真实、及时、完整地反映出一定时期内政府活动的范围、规模和方向,有利于社会公众和立法部门对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准确公正的绩效评价,促进政府财务行政运转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