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优化财政支出的基本前提(2)
2017-08-05 05:33
导读:三、政府职能着力点的转变是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的基本动因 无论从整个世界历史上看,还是从某个国家的发展史上看,国家的职能主要表现在阶级统治、
三、政府职能着力点的转变是调整财政支出方向的基本动因 无论从整个世界历史上看,还是从某个国家的发展史上看,国家的职能主要表现在阶级统治、政权建立和巩固上。在国家产生之初或某一国家政权交替时,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国家职能的着力点是政治职能。随着统治阶级地位的确立与巩固,经济大大发展,社会稳定成为常态,国家政府的职能着力点就发生了变化。从国家政府职能全面来看,着力点是由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再由经济职能转向社会管理职能。就国家政府的经济职能来说,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着力点由配置转向分配。而已在着力点变化的同时,政府的活动范围也在扩大。着力点的转换与政府职能的扩大绝不是否定国家政治职能和阶级性,恰恰是更顺利地实施统治阶级意图的保证。这些变化在近现代表现的尤为突出,同时这些变化也证明了瓦格纳定理、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及恩格尔定律具有普遍意义。 德国学家瓦格纳从政府机构以满足较高的发展的出发,提出了“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这一法则的基本含义是,随着人均实际收入的增加和化水平的提高,国家政府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提高,他把财政支出上升的原因分为因素与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国家活动的规模的扩大;所谓经济因素,他初步提出了市场缺陷与外部性的观念,还提出了收入弹性概念。瓦格纳认为,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矿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而这种市场中的相互关系就对商业法与契约关系产生了需求,而后者又要求建立司法与行政制度。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瓦格纳还把对于、文化、保健与福利的财政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随着收入的上升,用于这些方面的财政支出的比例将会超过收入上升的比例。这也可以说是一种“刺轮效应”。世界各国国家职能的强化及政府支出扩张的实践证明,这一法则是正确的。 美国学者罗斯托曾著有《经济成长的阶段》(1960年)一书。在他看来,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环境卫生。与秩序、健康与教育及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在此阶段政府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这时政府主要倾向配置作用,政府的这些投人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进人发展的中期阶段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经济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只是对私人投资的补充。一旦经济达到成熟阶段,政府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投入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在“大众消费”(Mass Consumption)阶段,政府突出再分配的作用,维持公平的政策性支出会大大超过其他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也会快于GNP的增长幅度。政府职能着力点的转变,有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它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恩格尔定津揭示了消费者消费需求变化的,当人均收入较低时,总支出中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比例就高,用于舒适品和奢侈品的比例就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用于食物和必需品的消费支出比例便会下降,而舒适和奢侈品的消费支出比例就会上升。这种需求变化势必引起农业部门或第一产业部门生产所占比例下降,制造业或第二产业和服务业或第三产业所占比例上升。而产业结构的变化对政府职能着力点变化、政府投资方向有着重要。当人们实际收入提高时,人们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需求都会增加。但公共产品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市场私人产品,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会的公共产品不属生活必需品,而越是非必需品,它的收入弹性就越大,当个人收入超过一定的水平时,公共产品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就需要越来越多的政府服务。诸如医疗保健、文化、运输、
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开始“侵蚀”消费结构中的私人产品的相对份额。这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长,人们的需求结构的变化,由低到高,由单一到多样,由注重物质到注重精神,不仅对市场供应私人产品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在质、量、品种上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需求结构的变化对以满足居民个人需求和社会共同需求为价值取向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从恩格尔定律中得到这样的启示:当财政收入较低时,财政支出中用于国家政治职能、维持国家正常秩序的基本需要的比例就高,用于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支出比例就低。随着收入的提高,用于国家政府基本需要的支出比例会下降,而用于经济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的支出比例将会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