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我国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完善(2)

2017-08-08 04:50
导读:二、我国现行税收优先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规定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担保物权优先于一般物权”是各国物权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法
  二、我国现行税收优先权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  法律规定不统一甚至相互冲突。“担保物权优先于一般物权”是各国物权法遵循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法通则》《担保法》等民事法律制度对此也作了明文规定,《破产法》第28条也规定“已作为担保物的财产不属于破产财产”。由此可以看出,担保物权在破产清偿中可以行使别除权,不依破产清算程序而直接受偿。同时我国《破产法》第37条和《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的破产清算顺序也把税收债权置于第三位,位于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之后,普通债权之前,设定了财产担保的债权效力是高于税收债权的。但是,《税收征管法》第45条第1款在肯定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的同时,又以形成和设定时间的早晚作为界定税收债权和担保物权优先效力的标准,从而大胆突破了传统的物权优先原则,把税收优先权有条件地置于担保物权之上,这就和我国《民法通则》《破产法》等的相关规定发生了冲突。再加上国务院《关于在若干城市试行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把职工工资置于担保物权之上,这样一来,我国现行法律关于税收债权的优先性就有三种规定,而这三种规定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法规不具体,存在较大漏洞。对税收优先权制度的规定不仅要求逻辑上一致,不自相矛盾,而且还要全面、具体,避免留下立法漏洞。但是,我国的税收优先权制度恰恰只有《税收征管法》第45条这样一个原则性的规定,仅仅规定了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顺序,这不仅为税收优先权的实施留下漏洞,而且也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的要求。具体表现是,第一,没有指明税收优先权的客体范围。由于没有特别规定,税收优先权的效力及于的不是纳税人的动产等特定财产,而是其不特定的一般财产,当然也包括不动产,在其实现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一系列。如某欠税100万元,该企业有房产一栋价值50万元,汽车一辆价值30万元,机器设备一台价值60万元。该企业在欠税后,将上述财产分别抵押给A、B、C三企业。若税务机关先向A、B主张优先权,则C的抵押权最后可能实现40万元,若税务机关先向C主张优先权,则C的抵押权将形同虚设,最后一无所获,抵押财产将全部用于清偿欠税。可见,优先权主张顺序的不同,会给第三人带来不同的后果,交易的安全。法律没有区分税收优先权的效力是及于不动产还是一切财产。第二,未规定优先权制度适用的税种范围。我国现行税制规定了多种税种,是否所有税种都可以适用优先权制度,《税收征管法》没有规定。从世界范围来看,税收优先权的适用范围很窄,并不是所有税种都可以适用优先权制度的。例如我国省仅规定了土地增值税、关税和营业税三种税收的优先权,法国仅规定了直接税收和营业税的优先权,美国仅规定了公司税和财产所得税的优先权。因此,我国应结合实际明确适用优先权制度的税种范围。第三,未规定税收优先权的时间范围。世界大多数建立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国家,都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税收优先权的时间范围,而且限定的时间都比较短,一般规定为破产宣告前的6个月,最长不超过12个月,超过此期限的税收不享有优先权。我国也应在法律中予以明确,这可以敦促税务部门积极行使税务债权。  相关配套措施不健全。税收优先权的行使是以一定的配套措施为保障的,如欠税公告制度、欠税户报告制度、与担保登记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等。因此在建立具体统一的税收优先权制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各项配套设施的建设。但《税收征管法》在规定税务机关有公告欠税情况的义务的同时,对欠税公告的主管机关、公告的形式、场所、时间安排、具体内容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对欠税户报告制度、与担保登记部门的信息交换制度更是没有顾及,这不利于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和真正发挥担保物权的作用。  三、我国税收优先权法律制度的完善和重构  消除法律冲突,建立统一的税收优先权法律制度。整合《税收征管法》《破产法》《民法通则》《担保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关于税收优先权的规定,消除其内在冲突,建立统一的税收优先权制度。笔者认为应在物权法建立的优先权制度范围内,单列税收优先权制度。  明确税收优先权的客体范围。我国现行相关法律没有指明税收优先权的客体范围,笔者认为应借鉴国外做法,建立一般优先权和特定优先权制度,将税收优先权划定为特定优先权,或者建立动产优先权和不动产优先权制度,规定税收首先应向动产主张,甚至可以限制、禁止税收优先权向不动产主张。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善意第三人的权益,维持正常的交易秩序。  明确税收优先权制度适用的税种范围。从世界范围来看,税收优先权的呈现出不断弱化的趋势,其中一个表现就是税收优先权的适用范围逐步缩小。笔者认为我国应通过立法形式确定税收优先权制度适用的税种,与公共利益联系较为紧密的土地增值税和关税等可纳入其适用范围,不应随意扩大其适用范围。土地增值税享有优先权的原因在于,土地的涨价并非少数人的操纵,而是国家和改变其周边环境的结果,应归人民共享,属于公共利益,而土地增值税的征税对象又是和土地直接相关联的。关税债权优先的原因在于其征收环节的特殊性,理由是如果进口的货物或物品未完成报关手续,其他的税收债权就不可能发生。  变更税收债权和担保债权优先顺序的时间界限。我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税收债权和担保债权优先顺序的时间界限是“欠税发生时”,但对于“税款发生的时间”,我国税法规定比较复杂,由于税种的不同、纳税人情况的不同,税款发生的时间也有所不同,如流转税的征税对象是经常发生的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纳税期限较短;所得税的征税对象是企业利润和个人的工资、奖金等各项所得,企业利润通过年终决算确定,个人所得一般按月或按次。同一种税,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大,应纳税额多的,纳税期限就短,反之则纳税期限长。就纳税期限的形式而言,有按期缴纳的,纳税期限分为1天、3天、5天、10天、15天和一个月6种期限;有按次缴纳的,如临时经营者;有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如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可见以“欠税时间”作为判定税收债权和担保债权优先权顺序的时间界限是不的。笔者认为应当按照公示的时间来确定税收债权与担保债权的优先顺序,如欠税公告在先,则对于担保财产税收债权具有优先效力;如果欠税公告在后或者没有税收公告的,则担保债权优于税收债权。  完善欠税公告制度。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应当对纳税人欠缴税款的情况定期予以公告”,明确了欠税公告制度,但对欠税公告的主管机关以及公告的形式、场所、时间安排、具体内容等却未触及。笔者认为应当明确这些内容,而且法律还应赋予欠税公告公示公信力,担保债权人可以根据欠税公告来保障交易安全,那些未经公告的欠税不具有对抗其他债权人的效力,当然也不能行使税收优先权,这样能更好地保障交易的安全性,体现法律的公平性。另外,还应建立与欠税公告制度相配套的重大处分行为报告制度。凡是欠缴税款数额较大(5万元以上)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明确纳税人未履行告知义务所需承担的法律责任。  建立税务部门和担保登记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为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应尽快建立税务部门和担保登记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在税务机关、纳税人、被担保人就清偿顺序达成协议前,担保登记部门不得为其办理担保手续。
上一篇:关于分步实施税制改革的具体建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