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赤字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2)
2017-08-09 02:39
导读:二、国内财政赤字研究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中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正
二、国内财政赤字研究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近年来中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对我们制定正确的政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首先,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由过去的货币融资法改革为现在的债务融资法。在传统体制下,中国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是通过利用往年财政结余,或向银行透支来解决的。自1994年以来,中国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主要是通过政府发行公债来完成,这也是以的形式固定下来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赤字弥补方式。 其次,财政赤字由改革开放前的偶然发生转变为现在的连续增长。在传统体制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财政平衡是政府的重要目标,只有个别年份发生特殊事件时,才会出现财政赤字。而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而国家的经济收入难以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因而,财政赤字连年出现,并且数额不断增大。除1981年和1985年以外,其他各年均是财政赤字。数额已经从不到70亿元增加到2499亿元。 再次,财政赤字由决算赤字变为预算赤字。改革开放前,我国财政赤字是在政府年终决算时,由于收不抵支而出现的。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已经开始在制定预算时就留出赤字缺口。赤字已经由被动出现变为现在的主动用来干预经济。这一点在1998年以后表现得尤其明显。 最后,原来政府的政策目的是消除财政赤字,现在已经把财政赤字作为手段来干预经济生活,财政赤字已经变成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从消除财政赤字为目的到以赤字财政作为政策手段的变化,既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种普遍趋势。 财政赤字发生以上变化,是和的体制改革分不开的,也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在当前形势下,充分运用财政赤字政策,来刺激国内外的有效需求,拉动经济走出衰退是最关键的。 与财政赤字特征相适应,国内学术界对财政赤字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但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因为,要建立完善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理论上的研究比较薄弱。这几年国内学术界在研究财政赤字问题时,很多情况下,是把它与财政政策联系在一起的,对财政赤字政策研究得比较充分。这是对的,因为财政赤字既是政府政策的手段,也是政府政策的结果。但如果只注重对策研究,忽视了理论的深入探讨,政策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国内学术界对赤字问题的研究看,虽有个别学者对赤字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比如,研究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及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从总体看,在这方面还是远远难以适应经济形势发展对理论的需要。 其次,缺乏完善的系统性。对财政赤字的研究与国家的政策有关,而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政策有时间性,这种时间性也表现在财政赤字的研究方面。从国内对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看,表现很明显的一点是当政策制定出来以后,学术界就会出现一些学者,对国家的政策进行解析和寻找理论依据。这固然重要,但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应该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以便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如果只是对政策进行注脚,理论的发展就必然滞后,未来政府政策的制定也就缺乏坚实的基础。 再次,缺乏可操作性。国内理论界在对财政赤字问题进行研究时,往往借鉴
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理论,这是应该肯定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由于介绍西方的理论和政策比较多,相对而言,结合中国的实际就略显不足,使这种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在充分借鉴西方成熟理论的同时,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建立起适合中国国情的财政赤字理论体系。 最后,定量研究不足。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国内学术界对财政赤字的定量研究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弱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正处于体制转型期,有一些政策和数据与成熟的发达国家比缺乏连续性和可比较性,限制了定量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则由于对财政赤字的作用,人们一直存在争议,所以对赤字的定量研究也就显得有所不足。而从比较发达、完善的理论体系来看,既要注重定性研究,同时又要重视定量研究。适度、合理的定量研究,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确切、良好的理论依据。 此外,从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看,对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虽然也结合国家的宏观经济状况,尤其是宏观经济政策,比如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但既然财政赤字是国家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现象,同时又是各国政府经常运用的一种手段,那么就不能单纯地就赤字研究赤字,而必须与其他经济范畴、甚至是范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所以,对中国而言,在财政赤字问题的研究上,必须从理论的角度,构建一个完整的宏观体系,这个体系既应该包括与财政赤字有关的基本理论问题(比如赤字的规模)、财政赤字的变量、财政赤字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还应该包括国外在赤字方面的研究对中国有借鉴意义的成果,同时最重要的是提出一个完整的政策操作系统:即在什么条件下要运用赤字财政来干预经济,什么条件下要缩减赤字;在运用赤字财政政策时,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货币政策与之配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