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中的会计计量基础及其运用(3)
2017-08-13 05:44
导读:我国之所以要谨慎地运用价值计量基础,是因为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
我国之所以要谨慎地运用价值计量基础,是因为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已经基本确立,但这种经济体制的转型并没有完成,非市场化的因素依然存在,活跃市场还会受到种种非市场因素的影响。目前还有相当一部分资产或负债缺乏完善的市场,难以通过市场取得有关价值计量基础的完备信息。我国的市场经济环境与国际上较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目前情况下,如果不顾条件地运用价值计量基础,必然会带来价值计量基础的滥用,并最终导致会计信息的失真。尤其是,在我国作为活跃市场事后证据的市场价格等交易信息系统还不够完善,难以为由价值计量基础计量的会计信息的鉴证提供可资依赖的证据。价值计量基础的确定,有赖于活跃市场上的报价或最近市场上的交易价格抑或预期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些都需要主观判断,从而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受到
企业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主观意志的影响。而目前我国公司治理还存在许多缺陷,一些高管人员的道德观和诚信意识缺失,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和执业能力也还参差不齐。因此,在现实会计环境下,对价值计量基础的运用持谨慎态度乃是最优选择。
四、五种计量基础的具体计量方法
1.历史成本的计量。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历史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种资产应按其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所谓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买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等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这里,有关资产负债历史成本的计量基础有以下两种情况: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一是现金结算业务确认的历史成本。指按照购买资产时支付的现金确认历史成本,即企业购买某一项资产按照其市价所支付的买价及其附带成本等全部金额。比如,工业企业购进材料的历史成本,根据其购买时所支付的买价、运输费(扣除一定比例的增值税)、装卸费、保险费等杂费、运输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挑选整理费、税金等确认。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购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支付现金的情况很多,除了一般纳税人的材料等存货需要扣除增值税计入进项税额外,其他财产的实际成本一般就是企业所支付的全部支出。若以企业非现金资产偿还其价款,其市场价格其实就是直接的、现实的公允价值。同理,上述资产购进业务发生时,若不能及时支付价款而产生的负债,其历史成本的确认金额与资产相等,也就是准则要求的“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是非货币性资产以公允价值确定的历史成本。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可以根据资产公允价值直接作为实际成本入账。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第十五条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应当以其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重置成本的计量。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如某公司盘盈设备一台,设备重置完全成本为10万元,估计有五成新,则该设备按重置成本入账金额为5万元。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可变现净值的计量。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如某公司2006年12月31日库存甲材料账面价值(历史成本)为10万元,现行市价为9万元。该材料用来生产的A产品销售价格为15万元,估计生产成本为16万元,材料进一步加工需要发生的加工费为6万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0.5万元。则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5-6-0.5=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