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透明度的国际分析与中国财政透明度的改进(2)
2017-08-13 06:37
导读:3.评估外部可持续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外部可持续性。判定经常账户融资是依靠私人还是官方资本活动;猜测中期国际收支余额和相关的债务或净对外负债动
3.评估外部可持续性和财政可持续性
外部可持续性。判定经常账户融资是依靠私人还是官方资本活动;猜测中期国际收支余额和相关的债务或净对外负债动态;评估汇率的适当水平。
财政可持续性。主要评估公共债务和赤字的指标以及中期财政猜测。它包括财政指标,即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指标、公共债务占的比例等一系列指标。另外是中期财政猜测。这是评估财政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有助于对可持续性的全面评估,并为评估财政政策提供了一个框架。 三、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及改进对策
(一)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
与《财政透明度良好行为准则》对比,我国财政的整体透明度较低,我国的财政透明度表现出以下四个不平衡:
1.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步伐落后于法制建设的步伐。“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大量存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度不平衡,封建意识、特权意识仍然残存的反映。
2.预算外财政活动的透明度低于预算内财政活动的透明度。存在有规模庞大的预算外收支,并由此引出了各部分、各单位的“小金库”。从预算内资金到政府性基金、收费,再到“乱收费”、“乱罚款”,体现了当前财政性资金来源的不同层次,其法律依据依次降低,监视力度逐步下降,透明度呈现出由高到低、逐次下降趋势。
3.程序方面的差距小于内容方面的差距。和“良好做法”相比,在程序设定和遵守程序方面,我国的差距要小于在表露内容方面的差距。在内容发布方面,突出的缺陷就是内容过于简单。例如,预算报告列举了收进总额、支出总额、主要的收进和支出项目、以及其完成预算的实际情况,但没有列出前年的有关数据,更没有包容今后两年的猜测数据。
大学排名 4.现实透明性大大落后于现实可能性。目前,封闭、内向的传统仍然渗透在政府治理的各个领域。政治决策在幕后进行,公共决策往往排斥公众广泛参与。对大众而言,政治决策和公共治理仍然布满神秘。
四、改进对策
1.推进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建设
推进政府财政透明度立法进程加快制定并发布《政府信息公然法》,明确政府发布公共信息的责任,明确公然信息的范围、内容和频率,为财政信息公然提供法律支持。加强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将行政权的行使及其制约纳进法制架构,是中国进行法治建设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2.积极推进财政制度创新
(1)引进绩效预算的编制方法。借助于倒推计算的方法,从明确政策目标、确定指标体系进手,测算实现政策目标需要的业务量,倒推出人力、物力投进的不同组合,最后计算出最优的资金投进。在预算申请被批复之后,应当发布预算主要内容,方便公众进行监视。
(2)对准财政活动进行公然听证。对由政策性机构实施的准财政活动,应明确执行政策对这些机构自身财务的影响、政府为弥补其损失而拨付的资金数目、资金来源以及弥补方式,并在政策出台前进行公然听证。
3.为进步财政透明度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1)政府应正确看待外部批评。要构建开放的文化氛围,通过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方式,加强政府与民间的互动,更多听取大学、研究机构、专业社团乃至公民代表的意见,进步决策的科学化、***化水平。
(2)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和协调。透明度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协调进步透明度方面,IMF、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加强与国际机构的合作,我们
可以鉴戒国际有益经验,少走弯路。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的方向.国际经济评论,2003,(4).
[2]王满仓,刘辉.关于进步我国财政透明度的探讨.社会科学辑刊,2005,(1).
[3]王光坤.国际通行财政透明度做法对我国财政改革的启示.财政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