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综述(二)(3)

2017-08-14 04:08
导读:思路四:在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中央专项补助制度中,应突出'规范'二字。 1、规范一般转移支付制度与规范专项补助齐头并进。首先
 思路四:在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改进和完善中央专项补助制度中,应突出'规范'二字。  1、规范一般转移支付制度与规范专项补助齐头并进。首先,要清理和压缩专项补助,使项目的设置更、合理。该项工作的重点为:规范政府行为,取消不合理的专款项目,如用于支持生产性的三项费用等;将部分具有财力补助性质、宏观调控作用不明显的专项补助改为一般财力补助,作为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时考虑的调整因素。专项补助的清理和压缩,不仅为中央财政加大一般转移支付规模提供了财力支持,同时也提出了规范一般转移支付的制度要求。也就是说,专项补助的清理和压缩,必须同时废止维持地方既得利益的、以'基数法'为依据的'税收返还'制度,建立以'因素法'为依据的转移支付制度。为了保证新增中央财政收入尽可能用于欠发达地区,缓解地区间和不平衡的矛盾,保证地方政府有足够的财力提供最基本公共服务;用专项转移支付制度保证地方基础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用特殊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补助)来实现中央的特定目标,同时帮助地方实现特殊支出需要。  2、改革专项补助的预算监督管理体制和运作方式。'因素法'的转移支付制度具有稳定性和规范性,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比较小,因此,具有一定随意性的特殊转移支付制度(专项补助)必然成为财政管理的重点。首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成立专门的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预算监督委员会,负责审核中央专项补助地方支出的预算编制、监督中央各部门分配下达专项补助情况和制定相关专项补助资金的管理办法,财政部应定期向该委员会汇报中央专项补助预算执行情况。同时,建议修改《预算法》,将中央补助地方专项资金引起地方财政收支的变化纳入预算调整范畴,便于地方人大对地方政府部门分配中央专项资金的过程进行监督。其次,应规范专项补助的申报和拨付程序,明确财政部门和政府其他部门间的职责。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专款项目的立项、论证、中报、审批、技术指导、验收等工作,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拨付和管理。在下达专项时应由财政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行文,改变业务部门既管事又管钱的状况;资金在与项目单位同级的财政列支,明确各级政府的收支责任,保证各级财政支出数的完整性和客观性。其三,增强专项补助的公开性,提高资金分配的透明度,确保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建立专项补助拨付分配公告制度,财政部门在下达指标文件时应将专款在分配情况作为附件予以公开,形成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杜绝在资金分配过程中的'跑部钱进'、拘私舞弊、讨价还价等现象,减少人情款,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资料来源:  1、丁文等《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之反思与重构》《财政与税务》2005年第4期  2、宫晓霞《对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若干思考》《山东经济》2005年第3期  3、高萍等《对完善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探讨》《财政与发展》2005年第3期  4、吴丹波《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须完善》《税务报》2005年1月12日  5、宋超等《我国财政转移支付规模问题》《地方财政研究》2005年第1期
上一篇:论协调区域发展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