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国家分配论就是国家财政论(3)

2017-08-15 01:33
导读:(二)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统一 l、在财政定义上,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把财政看作是主体、客体、形式和目的的四个要素的统一体。具体地
(二)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的统一  l、在财政定义上,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把财政看作是主体、客体、形式和目的的四个要素的统一体。具体地说:(1)双方都认为国家(或政府)是财政活动的主体。(2)在财政客体方面,国家分配论主张社会产品范畴,西方财政理论主张公共产品范畴。上文已经提到,社会产品与公共产品是从不同考察角度提出的概念,公共产品在外延上较宽。但是,公共产品必须以社会产品为基础,无形必须以有形为基础。没有社会产品的生产,公共产品的提供就没有现实的物质基础。(3)双方都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活动的主要形式是货币或价值形式。(4)关于财政活动的目的,国家分配论认为财政是为了满足国家需要,其中包括满足社会公众的公共需要和国有资本管理需要;西方财政理论认为财政活动是为了满足公共需要。  2、立足于各自现实的经济背景,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对财政活动现象及其运行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国家分配论作为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但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推进,为了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一理论在保留原有的理论精髓一财政本质观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研究方法、理论观点与政策主张等进行了修正、补充和完善,其中吸收与体现了大量的市场经济内容,与公共财政论在诸多问题的认识上找到了共通之处。比如,在关于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应当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模式这一问题的认识上,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主张应当以市场经济为财政活动的出发点、立足点,财政活动必须对市场经济自身无法克服的不足与缺陷进行校正,从而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应当实行公共财政。不同的是,国家分配论认为纯粹的公共财政模式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而应在着重实行公共财政之外,保留一块国有资本财政,实行双重结构财政;而公共财政论则主张实行单一的公共财政。  3、在财政活动内容方面,国家分配论与公共财政论都认为财政活动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平衡与财政管理等一些基本内容构成,把财政活动视为“收、支、平、管”等环节构成的统一体,财政运行过程表现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资金流动。  四、国家分配论是发展的财政理论  当前,我的财政改革正面临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和构建公共财政基本框架的艰巨任务,与此相适应,我国的财政理论则要在坚持国家分配论的基础上,对各种财政理论,尤其是以公共财政论为核心的西方财政理论进行整合和发展,建立起一整套富有特色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财政学体系。在此情况下,国家分配论者将会大胆吸收和借鉴公共财政论的有关成分,发展和完善国家分配论。具体来说,国家分配论者将主要吸收和借鉴公共财政论的如下思路、观点和方法:  首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应当以市场配置为基础,以政府(财政)配置方式为补充,使“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相互配合,以实现社会经济的有效运行。在市场经济中,财政作为政府直接计划配置资源的手段,应当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财政活动则把弥补市场的缺陷作为出发点,其首要任务是为所有的市场主体提供一视同仁的公共服务,避免由于政府财政的不恰当干预给市场的有效运作和经济效率造成损害。这意味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在建立稳固、平衡、强大的国家财政时应把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作为财政改革的核心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切实槁好国有资本财政。  其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应当是法治化的财政,国家预算制度是一个国家的财政管理制度中最具决定意义的内容,国家预算的政治决定过程是西方财政理论关注的焦点。公共选择论认为,从出发点和归宿点来看,财政是应市场主体的公共需要而建立,为满足公共需要而存在的,因此,财政收支提供的公共产品必然也必须是由公众的偏好和意愿决定的,要受公众的制约和监督,政府作为全体社会成员利益的代言人不能侵犯公众的利益。  这就决定了国家预算应当依据有关,通过一定政治程序进行,国家预算的绝大部分内容向社会公众公开,社会公众有权监督国家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这些做法使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家预算在很大程度上步入了法治化、程序化和公开化的轨道,从而使政府的财政活动呈现出很强的法治化。为了使我国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无疑也应当采纳西方国家财政的做法,借鉴和吸收公共财政的一些合理成分。  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公共财政论沿袭了西方经济理论的传统研究方法,即透过经济现象提出经济思想,再把经济思想具体化为系统的经济理论,之后通过建立适当的经济模式把经济理论作进一步深化,然后将经济理论用于指导经济政策与实践。这一过程可以简要地表示为:经济现象——经济思想——经济理论——经济模式——经济政策。公共财政论大量采用数理方法、计量方法,对财政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这是丰富、发展国家分配论时值得惜鉴的地方。
上一篇:论税收之债的自力执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