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财务报告改进与发展的建议(2)
2017-08-17 03:54
导读: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
5、编制全面收益报告。收益是指来自于企业报告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间的差额,其确认必须遵循实现原则。传统收益对那些由于市场价格或预期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未实现收益不予确认,这使收益表无法如实反映企业本期间的全部收益,而且将未实现增值据弃在收益之外,使收益计算缺乏逻辑上的一致性,导致以后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收益与相关成本进行了错误的配比。FASB在其1984年发布的第5辑《财务会计概念说明》(《论财务会计概念——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确认与计量》)中将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间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配)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其认为全面收益应分为两部分:已确认且已实现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末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
全面业绩报告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选择以下处理:①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月;②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传统收益表的补充;③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
6、编制分部报告。分部报告通过将一个企业所有附属机构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按地区、行业和产品类别等分解归类,以向各种信息使用者提供企业集团不同分部的财务信息,使信息使用者可以及时地了解各行业、各地区分部的具体情况。而且实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情况下,披露分部财务信息的企业的未来经营报酬和经营风险的,比不披露分部报告信息的企业准确得多。IASC1981年发布了第14号国际会计准则《财务信息分部报告》,要求上市公司提供行业及地域的分部信息,并于1997年正式出台了《分部报告》会计准则。我国证监会对上市公司披露分布信息也作出了有关规定,要求上市公司按行业、地域分类,提供前后两年的主营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和净资产的信息。财政部在其颁布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中,也要求将“分部营业利润和资产表”作为公司对外提供的四个附表之一。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分部信息的披露仍然较少,分部划分也不够明确,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以上是笔者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当然,改进的方法可能多种多样,但在改进和完善财务报告时,不仅要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也要充分兼顾“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