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入WTO给中国会计业带来的影响及对策(2)
2017-08-18 02:02
导读:二、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
二、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面临的挑战
加入WTO,虽然对中国会计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在某些方面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
2000—2004年,中国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已颁布具体会计准则16项。具体准则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已正式步入国际化的发展轨道。但是,基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差距。首先,表现在目标上。基于不同的会计准则,同一个经济实体在同一期间的会计结果可能有所不同。出于不同的目的和不同的出发点,企业可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其目的是唯一的,就是通过财务资料,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为投资者和资本市场服务的。其次,表现在数量上。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国际会计准则在不停地进步,目前已经制定了41项,美国的会计准则也制定了100多项,而我国目前只有16项具体准则。相比之下,我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再次,表现在会计准则的功能上。作为一种商业语言,会计准则的功能应该只是让投资者通过阅读企业的财务报告,明白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表现。但我国还赋予了会计准则一些规范企业行为的功能,这无疑会影响会计准则的实施。第四,表现在我国的一些准则在某种程度上过分强调国情,而与国际会计准则间存在着一些分歧。
(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国际化
加入WTO后,随着国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大量涌入,以及会计服务市场的国际化,必将加剧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竞争。
经济的全球性,为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指明了方向。企业发展的国际化,必然要求为其提供会计服务的全球化。国内企业在国外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全球业务的开拓提供会计服务,为其发展提供信息。国际“五大”或其他一些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优势在于,它们在全球各地均有成员所或办事处,形成了服务的网络,可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加入WTO后,我国企业活动同样可以全球化。但就目前来看,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无法为其提供全球性服务。能提供全球化服务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却不多,能与国际知名会计公司竞争的更是屈指可数,而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更多的会计师事务所可能会因成本等方面的因素,难以付诸实施。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三)国内会计行业面临人才流失的压力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广大民众的文化
水平以及民众的收入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会计行业是高智商的行业,人才资源是重要的资源。行业发展水平、工作质量、工作方法和技术等直接受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影响。市场竞争的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手段一是高薪,二是提供发展的机遇。国际会计机构将以高薪、出国
培训的机会、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条件与国内会计行业进行人才争夺战,将会致使国内会计行业人才流失。
三、加入WTO后中国会计行业的应对措施
(一)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和会计的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往来日益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资本市场全球化的步伐将不断加快。客观地讲,我国目前在会计的国际协调上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认识上还存在两种偏差:一是过分强调中国特色,过分强调自己的做法;二是过分崇洋,考虑问题时总以西方会计为标准,在操作上单向协调倾向严重。
对此,笔者认为会计的国际协调与会计的中国特色问题并不矛盾。会计的国际协调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缩小各国会计对相同或相似的经济业务会计处理的差异,而并非要求、也不可能达到各国会计整体框架和运行机制的统一。要正确对待会计的国内差异,对于存在依据的合理差异,我们要承认其存在客观性。在会计准则的建设中,必须考虑各种现实的可行性。同时,还要正确认识会计的国际化问题。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的建设也并非与国外没有相同之处,在技术层面上,国际惯例中适应于中国的就应该吸收借鉴进来。我国近几年已修订和新颁布的具体准则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指导思想。在过渡时期,我们更应该积极参与全球性或地区性会计专业团体和政府有关会计协调组织,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先进会计经验和先进管理技术,加快我国会计的国际协调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