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2)

2017-08-18 04:38
导读:二、现行不对称结构的经济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对欧元区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矛盾不断发展和
二、现行不对称结构的经济效应分析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会对欧元区经济未来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矛盾不断发展和激化的过程将会推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步趋向对称化。  (一)财政政策成为促进区内经济增长的唯一重要因素,而在现行体制下,财政政策能力弱化,难以单独承担这一职责。  欧元运作和共同货币政策的执行,标志着欧洲一体化程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一个经济区内,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有赖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配合,综合运用。对于货币政策在经济中的作用,经济学家们普遍接受了货币主义的观点:货币政策在短期内能影响实际产出,而在长期则是中性的。因此,欧洲中央银行赋予价格稳定目标以绝对的优先权,促进长期的产出增长不是其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长期来看,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失效,但在短期内在对称性的政策框架下,各国仍能够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目标,选择适当的货币政策工具来配合财政政策的执行,达到既定的经济增长目标。由于欧元区目前还不是一个最优货币区,各成员国的经济周期也不尽相同,对货币政策的要求不一致,在货币区层次难于执行统一的货币政策来配合各自的财政政策;而在国家层次上由于货币政策的上交,使经济增长的任务只能由各国财政政策独立来完成。欧盟理事会8将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确定为:变欧盟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动态增长的知识主导型经济,保持能够带来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凝聚力的可持续性的经济增长。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在现行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对称结构下,财政政策成为欧盟经济增长战略中的唯一关键因素。  为保证各国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性,欧盟也做出了许多的努力。比如强调财政方面的规则确立及制度建设,来保证各国预算约束和财政的可持续性,以此来稳定宏观经济和价格。不可否认,规则确立和制度建设将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提升公共部门的效率和财政政策的可预见性并通过对私人部门提供适当的激励来实现长期的增长。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各国财政能力实际上随着货币一体化的进展受到了削弱。各国税收规模随着铸币税收入的再分配、通胀税实施能力的丧失和各国税收竞争造成的收益下降而下降了;同时对各国的财政约束的增强也使各国财政政策真正可以作为的空间缩小。可见现行体制下,各国财政能力受到了削弱,在货币政策上交的前提下,让其单独完成促进经济增长的重任,看来是勉为其难的。  (二)现行不对称结构下,各国财政预算有超支的内在动因,从长期来看,将对《稳定与增长公约》的执行形成挑战。  各国财政指标虽受到《马约》规定的约束,但是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对称的结构下,各国财政预算存在着超支的内在动机。欧洲中央银行的成立以及共同货币政策的实施,使各国财政政策的制定者不再担心自身的财政政策的实施会对本国的货币和物价的稳定造成不利影响;欧元区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使各国财政融资范围扩大,融资成本相对下降,各国财政融资的效率提高,这更加便利了各国政府以债务的形式融通资金;此外,在原来的财政体制下融资风险由各国政府独自承担,那时必须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而现在各国会转而依赖超国家的货币当局的支持,这就存在道德风险问题。在这种激励机制下,成员国财政政策会产生赤字倾向。为了避免这类道德风险问题的发生,欧盟在《过度赤字程序议定书》中规定对违规成员国实施金融制裁,要求违规成员国缴纳一定不付利息的存款,如两年内财政赤字情况没有得到好转,这笔存款就会转为罚金。但是,针对这一规定也有例外条款,如在一年中实际GDP下降2%或更多时,允许为期两年的暂时过度赤字,即使实际GDP下降不足2%但是超过了0.75%时,也可为过度赤字申请例外。《过度赤字程序议定书》中的免责与例外情况太多,处罚程序复杂繁琐,实质上实施的难度很大,对于成员国的过度赤字并没有很强的外部约束力量。  (三)各国财政政策实施成本将会产生外溢效应。  在货币政策上交的情况下,成员国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主要依靠通过变动税率和政府支出的财政政策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货币一体化放大了各国财政政策相互溢出的效应,内部汇率机制的消失、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使财政政策的正负效应溢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霍尔伍德,麦克唐纳9依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指出,货币区内,一国遭遇经济萧条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时,从商品市场来看,会使得本国的总需求增加,带动国内国民收入增长,同时,由于区内资源的自由流动,该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也拉动了其他国家的需求,短期超额需求使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从金融市场来看,该国的扩张政策表现为财政赤字,在金融市场上融通资金,会使得市场利率上升,带动整个货币区内的汇率出现非意愿性的上升,引起货币区出口竞争力下降。因此,货币区内,一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刺激本国产出增加,失业下降,但是也会引起其他成员国物价上升,货币区的汇率上升,出口下降的外溢效应。  (四)对抗不对称冲击时,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难以奏效。  欧洲货币联盟下的财政体制安排主要是为了配合欧洲中央银行推行共同货币政策,在区内维护价格稳定的需要。而反过来欧洲中央银行却不可能考虑个别国家财政政策状况而在货币政策上予以配合。也就是说,宏观政策不对称结构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是单向的,即各国有责任配合统一的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各国财政政策的运行不能危及欧元的稳定,但反向配合是不存在的。所以,对各成员国而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不对称结构的宏观层面不利之处在于:汇率政策工具的丧失与货币政策工具的让渡,使得国家层次上的决策机构在应对不对称冲击时,由于政策工具选择的约束而陷于不利地位,应对不对称冲击的能力下降。不可否认,随着货币区内贸易的和各国的趋同,一国源于区内因素出现局部冲击的可能性减少了。如果有不对称性冲击的话,那更可能是局部性、产业性的或是来自区域之外的。当发生不对称经济冲击时,区内贸易和投资就会成为经济危机在各国间的传播媒介。货币政策权利的上交使各国不能够很好的运用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来对抗非对称的经济冲击,财政政策又受到财政纪律的严格限制,政策的自主性下降,可操作的空间减少。虽说欧盟的结构基金能向成员国提供的一定的财政支援,但在对抗不对称性冲击方面的作用是远远不够的。当冲击较大时,各国财政政策将难以为继,欧洲中央银行又将奉行中立的政策,在极端的情况下,这必然会造成一些危机国家不得已而选择退出欧洲货币联盟。  (五)在税制和税种协调统一尚未完全实现的情况下,各国财政政策的竞争会导致公共产品供应不足。  欧元运行的微观经济效应使得区内资源要素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强,信息更加充分。经济个体可以依据个人偏好通过自由流动的方式在区内选择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及各人纳税的水平。各成员国面临着公共产品的供给与对税源的竞争压力。在区内的税制和税率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各国当局有实行低税率的倾向,这将导致货币区内某些税种的税率低于理想水平,造成区内公共产品的供应能力不足。  因此欧元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对称结构的内在矛盾是深刻的,也是无法仅靠各国政策的功能性协调就能够就克服的。欧元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欧元区各国的凝聚力最终要靠更为合理的制度安排来得以保证。货币政策统一之后,财政政策逐渐趋于统一,这既符合一体化发展的逻辑,又是欧元区市场深化的内在要求。 
上一篇:中国财政改革中几个全局性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