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结构(3)
2017-08-18 04:38
导读:三、对称化的路径:由渐进到由需求引致的制度创新 经济一体化是欧盟各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货币一体化标志着这一过程进入实质阶段。在欧元运作的
三、对称化的路径:由渐进到由需求引致的制度创新 经济一体化是欧盟各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货币一体化标志着这一过程进入实质阶段。在欧元运作的初期,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分散化的财政政策的不对称结构是欧元区各国政治妥协的结果。从上分析并不是一种最优的制度选择。在这种运作模式下,隐含着许多潜在的矛盾和危机。财政政策走向与货币政策对称化将是欧元区未来财政体制发展的方向。从实现的路径上来看,这将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各国财政权力逐渐弱化,超国家的联盟层次上的财政能力逐渐加强,经政策趋同到由需求引致的制度创新而最终形成欧元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对称格局。欧盟一体化程度也将随之而继续得以深化。 在目前分散化的财政体制框架之下,虽然中央层次所能集中的财力非常有限,但种种迹象表明:欧洲货币联盟也并没有坐视现行不对称结构对欧元区经济的不良,相反各国也在积极寻求财政政策的协调与趋同。《马约》和《稳定增长公约》所确立的共同财政纪律本身就是区内各国财政政策渐近和趋同的一种具体体现。欧元区各国在赤字的危害性和实行可持续的预算政策必要性方面达成共识,共同财政纪律作为政策的趋同无疑有利于各国财政状况的改善。从中长期效应来看,对稳定欧元和各成员国未来长期经济增长非常有利。除共同财政纪律之外,欧元区各国继共同关税之后,也在积极的寻求税种和税率的协调和统一,以避免各国在税收方面的恶性竞争,这些努力也是财政政策趋同的另一种表现。当然这些渐进和趋同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财政政策仍相距甚远。欧元运行两年以来,所幸国际经济形势较为平稳,区内各国没有发生严重的不对称性经济冲击,这使得不对称的现行体制之下潜在的矛盾没有被激化。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各国执行各自的财政政策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些能不能得到解决关系到欧元区未来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货币一体化的走向。毋庸置疑,各国财政方面仍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状态如何在没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条件下趋于平衡?各国能不能始终保持中性的财政政策从而实现欧元区内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继续财政约束便利货币政策达到价格稳定目标的同时,成员国如何解决好本国的经济周期波动问题及应对不对称经济冲击? 面对欧元区人口老龄化问题,成员国财政政策如何进一步稳固和进行结构调整?如何加强各国间的政策合作?仅仅依靠共同财政纪律和各国政策的功能性协调并不能使这些问题得到圆满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只能依赖于共同财政政策的制度创新。 制度变迁是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制度的过程。制度经济学派认为,制度的变迁有两种实现路径: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和强制型制度创新。在制度结构的体系中,某项制度构建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对其他的制度构建服务的内在需求,这是需求诱致型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需求诱致型路径强调市场力量对不均衡的现行制度的自发突破和对改造的准备,当这种突破与改造的准备积累到一定水平时,就促成了以制度创新的形式将有关的成果化10.货币一体化对于欧元区各国来讲,只是经济体制发生了局部的变化而已,区内许多相关的制度要素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意味着欧洲货币联盟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安排仍存在许多制度不配套的地方,需要其他制度的创新与完善相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是现行制度不配套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从本质上讲,区内共同财政政策的制度创新将会由内部需求诱致而形成,是市场一体化和货币一体化过程的必然结果。来自统一大市场的内部需求是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 ;来自外部的冲击将会是制度创新发展的助力。美国911恐怖袭击事件后,欧盟研讨了进一步加强内部政治行动能力的问题,计划建立相应的决策机构,争取更大的财政支持。这说明欧盟在迈向政治统一方面又走出了重要一步。任何一种新制度都需要逐渐磨合和不断优化,经济乃至政治一体化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也需要逐步的完善和到位。这一进程的快慢及是否真正适应市场深化发展的需要将会直接影响欧洲一体化最终的成败。这一过程因应货币一体化而开始了,并将随着货币一体化的发展伴随着新制度的不断创新与确立而逐步走向深入。 制度变迁的科斯中性定理认为制度变迁既影响收益的产出(即效率与增长问题),又影响收益的分配(即公平问题)11.货币一体化在总体上增进了公共体的福利水平,但同时也导致了时间上和空间上各国政府收益不均,甚至导致个别厂商、产业和国家的福利损失。各国在制度变迁过程中成本和收益空间分配不均衡的根源在于各自的经济规模、发展水平、产业与贸易结构的差异性。具体来讲,各个国家经济的异质性,导致其从中央预算中得到的好处是不均衡的。如果一个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话,它在共同体预算中就要担负更大的责任,而从中获得较少的利益,这些国家就不会积极地推动财政联盟的建立。但当某些成员国受到严重的非对称性经济冲击,不能靠自身财力来解决问题时,货币政策上交,财政政策受到约束的条件下,是忍受经济萧条还是放弃共同货币,这种两难选择必然导致其要求退出货币联盟的可能性。此时,其他成员国就会权衡成本和收益的,若让这些国家退出而导致的既得利益的损失大于维持其在货币联盟内的成本时,发达国家就会重新考虑中央预算的问题,愿意承担起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制度选择与制度构建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过程。共同财政政策将会以转移支付或再分配形式解决成本收益的公平分配问题,保证货币一体化制度的稳定和发展。 欧元的运作已使货币一体化的微观经济效率得到了初步的实现,在宏观层面也进一步加深了区内各国经济政策合作的相互依赖性。这些都为未来财政政策走向统一提供很好的外部环境。我们可以预见,财政政策走向统一只是一个制度创新的时间问题。反观这几年的运作,欧元区各国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的实践中也在积极寻求趋于协调一致,未来欧元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走向对称化是必然的趋势。统一的货币政策和逐步统一的财政政策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将会继续带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由货币统一到共同财政政策,再到政治一体化,应该是欧元区未来发展的方向。 : 1. Musgrave,R.(1959): Theory of Public Finance, New York: Mcgraw-Hill, ch.1. 2. Olson, M., R. Zeckhauser (1966):An Economic Theory of Allianc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48 p.278. 3. Sala-i-Martin, Xavier and Jeffrey Sachs(1992): 'Fiscal Federalism and Optimum Currency Areas:Evidence for Europe from the United State', in Establishing a Central Bank:Issues in Europe and Lessons from the U.S., eds, Matthew Canzoneri, Vittorio Grilli and Paul R.Mass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195-219. 4. Goodhart,C., S.Smith (1993): Stabilization, Euopean Economy, No.5 1993. 5. Bayoumi,T.(1997): Financial Intergration and Real Activity, Manchester, p.105. 6. Bank of England (1990): 'The single market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urope\'s monetary arrangements', Quarterly Bulletin 30,No.1,p.67, for a critical discussion. 7. Von Hagen,J (1992): 'The scope for fiscal polic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in', :D.E.Fair,C.de Boisseu; Fiscal policy, Taxation and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an increasingly integrated Europe, Dordrecht/Boston/Lancaster: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p.356. 8. ECB, Monthly Bulletin (2001,8): Fiscal Policies and Economic Growth. 9. Kenen, P.(1969): 'The Theory of Optimum Currency Areas: An Eclectic View in Mundell,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