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十一五”时期若干财政问题的构想(2)

2017-08-18 06:46
导读: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受长期计划
三、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  近年来,我国公共财政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财政支出管理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效。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加之政府职能转换的迟缓,财政在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等问题。  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是“十一五”时期财政改革的重要取向。具体要做到“三项调整”、“六个倾斜”:  ——“三项调整”。一是调整财政供养范围。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清理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政供给范围。按照公益性、准公益性和经营性合理划分财政供给范围,通过精简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员。二是调整公用经费使用范围。通过深化改革,切实解决用公款进行私人消费的问题,压缩行政经费的过快增长。三是调整财政投资方向。财政要逐步退出对竞争性领域投资,转向满足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  ——“六个倾斜”。一是向新农村建设倾斜。本着“多予、少取、放活”原则,建立财政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切实解决城乡公共服务失衡问题,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让公共财政“阳光”照耀农村。二是向社会保障倾斜。积极筹措财政资金,保证社会保险制度稳健运行;支持对城乡特困群体的医疗救助、住房取暖救助、子女上学援助、突发事件应急救助体系建设;适当提高城乡低保标准、扩大低保范围;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投入,支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三是向基础、基础科研事业倾斜。四是向循环经济倾斜。通过提高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税率及矿产资源使用费的收费标准,实施循环经济型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促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的和谐发展。五是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倾斜。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六是向政权运转倾斜。确保县乡政权有效运转的经费支出,杜绝拖欠公教人员工资现象的发生。  四、支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建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这就决定了财政在改革与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财政经济观,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前提。企业是的微观经济基础。企业自主发展、自我创新、自我搞活的能力增强,就能保持经济良性增长,做大财政蛋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就有“源头活水”。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制造”多,“中国创造”少。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强,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十一五”期间,必须着力调整财政政策取向,推进税制改革,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推进税制改革。一是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和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信贷、税费、投融资等方面,给予 “国民待遇”。二是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增值税全部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和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大力调整出口退税结构。对自主创新能力强、含量高的产品,提高出口退税率;对“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的产品,降低出口退税率;对高能耗、高污染的产品,限制甚至取消出口退税支持。  ——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继续增加对基础科研事业的财政投入;调整财政对性科研的投入方向,重点向成果转化倾斜;采取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加大对企业研发中心的财政投入;运用“BOT”模式,加大对科技风险的财政投入。同时,通过运用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财税政策工具,为企业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筹措企业改革成本。通过履行政府的出资人职责,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将国有企业税后利润,国有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有股分享的股息、红利和股利,国有产权或股权转让收入等,集中一部分,用于支付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改革成本。  
上一篇:无形资产评估中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