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预算的实施思路和难点分析(2)
2017-08-23 05:49
导读:三、实施绩效预算的难点分析 根据目前国外绩效预算制度的实践分析和有关的成果,绩效预算在实际操作上仍面临着许多难点。 1、现行的制度不符合绩效
三、实施绩效预算的难点分析 根据目前国外绩效预算制度的实践分析和有关的成果,绩效预算在实际操作上仍面临着许多难点。 1、现行的制度不符合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无法提供具有信度和效度的资料库来支持绩效评估。我国预算会计使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方法,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会计确认的时点不同。收付实现制可以通过提前或延迟现金支付人为地操纵各年度的支出;同时也不能将资本性成本在使用年限内进行摊销,这使得政府的资产和负债的变动情况无法被客观、及时地反映出来;另外这种方法也忽略了财政支出的机会成本,不能科学地反映政府的行政成本。而权责发生制可以更准确、全面地反映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所耗费的总资源成本。收付实现制的这些缺点使得作为绩效预算管理核心的绩效评估指标无法获得客观的基础数据,从而了绩效预算管理的有效性。 2、绩效评估中的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仍无法消除财政与预算单位之间的“搏弈”现象。 由于政府部门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影响着众多利益相关者,使得政府部门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各方面因素。为平衡各利益阶层要求的财政付出是巨大,这与绩效评估的约束强制力产生了巨大的冲突。与此同时,以绩效为基础的预算主张跳脱以往重视工作量、产出与效率,改为更重视结果的衡量和奖惩,然而许多项目不容易找出一个可为各方接受的测量方法来衡量项目的目标或结果是否完成。例如下岗
培训项目是通过改善下岗工人工作技能来减低失业率,但影响失业率变动的因素非常多,即使是采用经培训后的
就业率来衡量下岗培训项目绩效,也无法反映这些参训人员通过培训获得的技能是否足以降低其再次失业的风险,这样致使许多项目的绩效测量仍旧着重于工作量或活动的产出,这势必促使各预算单位加大同财政部门在绩效目标确定和绩效衡量方法上的“搏弈”力度。 3、绩效衡量与预算结合中存在着制度与技术限制的瓶颈问题。 由于财务资料与绩效资料关联的复杂性,使得绩效衡量依赖于财务资料的正确性和连续性,而社会转型期中政策频繁改变的特点导致衡量缺乏时间的一致性。同时,由于政府的工作不像市场上的各种活动那样具有直接的效益,政府活动的范围往往是那些市场失灵的领域,财政投资也是那些社会需要,但短期很难见到经济效益的项目,这使得投入与产出或结果的不确定性很高,无法象采用成本效益法来简单建立一个确切的因果关系,另外绩效衡量对资料需求和信息处理要求非常高,但现行的会计和审计制度尚无法配合。制度的不完善和技术的不成熟成为绩效预算的瓶颈。 绩效预算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它不是单靠那一部门或那一个单位的力量所能完成的,这就要求财政部门在组织实施绩效预算过程中要注意部门之间的协调。特别是各任务指标的确定和完成情况的衡量,都离不开税务、统计、计划和审计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对于绩效预算执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重大政策性问题或其他不可抗拒的因素,应根据实际情况,会同有关部门以变更有关绩效指标,切实为单位排忧解难,以确保绩效预算改革的顺利进行。